[发明专利]发光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4865.X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铭;李荣仁;徐子杰;张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0 | 分类号: | 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其包含一反射结构以反射一光线,其中光线于一入射角入射反射结构时具有最大反射率。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为固态半导体发光元件,其优点为功耗低,产生的热能低,工作寿命长,防震,体积小,反应速度快和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例如稳定的发光波长。因此发光二极管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设备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发光元件,包含:一基板;一半导体叠层,其可发出一光线;一第一反射结构位于基板与半导体叠层之间,以反射光线;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位于基板与半导体叠层之间,其中光线于一第一入射角入射第一反射结构时具有最大反射率,光线于一第二入射角入射第二反射结构时具有最大反射率,其中第二入射角大于第一入射角。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发光元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发光元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发光元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发光元件的部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2:发光元件
10:基板
12:半导体叠层
121:第一导电性半导体层
122:主动层
123:第二导电性半导体层
14:第一反射结构
14a:第一半导体层
14b:第二半导体层
16、28:第二反射结构
16a、28a:第三半导体层
16b、28b:第四半导体层
281:氧化区
282:未氧化区
18:第三反射结构
18a:第五半导体层
18b:第六半导体层
19、29:第二电极
291:打线电极
292:电流阻挡层
293:延伸电极
20:第一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请参照下列实施例的描述并配合相关图示。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例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又,本说明书记载于实施例中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相对配置等在没有限定的记载下,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此,而仅是单纯的说明而已。且各图示所示构件的大小或位置关系等,会由于为了明确说明有加以夸大的情形。更且,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适切省略详细说明,对于同一或同性质的构件用同一名称、符号显示。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发光元件1的剖视图。发光元件1,例如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基板10;以及一半导体叠层12位于基板10上,可发出一光线。一或多个反射结构,例如第一反射结构14,第二反射结构16或第三反射结构18,位于基板10与半导体叠层12之间,以反射来自半导体叠层12所发出的光线,其中多个反射结构反射大致相同波长的光线。光线于一第一入射角θ1入射第一反射结构14时具有最大反射率,光线于一第二入射角θ2入射第二反射结构16时具有最大反射率,其中第二入射角θ2与第一入射角θ1不同。具体而言,来自半导体叠层12所发出的光线于介于0~20度之间的第一入射角θ1自半导体叠层12入射第一反射结构14时具有最大反射率,例如大于50%,较佳大于80%,更佳大于90%的反射率,但第一入射角θ1的范围不以此为限制。来自半导体叠层12所发出的光线于介于20~60度之间的第二入射角θ2自半导体叠层12入射第二反射结构16时具有最大反射率,例如大于50%,较佳大于80%,更佳大于90%的反射率,但第二入射角θ2的范围不以此为限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入射角θ1或第二入射角θ2可为一角度或是一角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4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浆料回收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