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血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9086.9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1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邹汉法;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5/14 | 分类号: | A61K35/14;A23L33/00;A61P39/06;A61P37/04;A61P35/00;A61P9/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鹿血 活性 组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血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新鲜的鹿血为原料,经过病毒灭活、蛋白酶一次酶解、酿酒酵母两次发酵、干燥后获得鹿血活性组分。经本发明技术制备的鹿血活性组分具有以下特点:(1)酶解使大分子量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不仅避免了鹿血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又使肽的活性位点暴露而具有ACE抑制活性、DPP‑IV抑制活性、抗菌活性等多种功能;(2)经过一次酶解、二次发酵后的鹿血活性组分解后消除了血液制品原有的腥味,口味更易于被接受。鹿血活性组分可用于药品、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鹿血活性组分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鹿血自古以来一直是珍贵的滋补品,中国历代的《本草纲目》、《本草新编》等本草书籍都有鹿血药用价值的记载。鹿血用于健身最早见于宋代《清波杂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鹿血的医疗作用作了详细记载:“主阳痿、补虚、止腰痛、跌伤、狂犬伤,和酒服制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我国古代早至宋朝起,皇宫贵族就养鹿取血生饮,但这种食用方式限制了鹿血的食用人群,亟待开发出食用方便、功效明确的鹿血保健品,使鹿血这一皇室滋补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庭。
鹿血的主要成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除水外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及激素等组分。鹿血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达到13%。与人血清数据相比鹿血中锌和铁的含量显著提高(参考文献1:宋胜利,葛志广,梅花鹿血液微量元素与蛋白组分,中药材,1999,22(8):382-383),锌的含量是人血的两倍以上。锌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免疫功能,不仅显著影响免疫功能还影响胰岛素、生长素和性激素等人体重要激素的分泌,鹿血的益精血等活性与其高含量的锌密切相关。
鹿血中铁含量是人血的十倍。鹿血中的铁以有机铁的形式存在,易于为人体所吸收,鹿血的补血活性与其高含量的有机铁相关,鹿血血红素将是很好的补血良药血红素也叫铁卟啉、血红素铁或氯化血红素,动物血来源的血红素是用于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具有吸收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是纯天然的生物铁剂,广泛应用于药品及保健品。
鹿血中蛋白质含量占13%以上,是鹿血中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由肽组成的,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称为功能肽或生物活性肽,活性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促进矿物质吸收等活性,用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制备具有各种功能的活性肽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鹿血活性组分制备技术,本发明将新鲜鹿血病毒灭活、酶解、发酵、干燥等处理后,制备成为可直接食用的活性组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加入抗凝剂的新鲜鹿血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均匀,加热至60℃~100℃搅拌保温5~60分钟,降温至20~80℃,用1M HCI或者 1M NaOH调节至2.0~9.0,每升鹿血加入为0.02~5g蛋白水解酶,搅拌酶解0.5~24小时;酶解结束后升温至80~100℃搅拌保温10分钟,再降温至30~50℃,每升鹿血加入0.1~10克的酿酒活性干酵母,发酵0.5~24小时,发酵结束后升温至100℃,保温10分钟;反应结束后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鹿血活性组分。
所述蛋白水解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或中性蛋白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鹿血活性组分作为活性成份用于药物、功能食品或食品的制备中;其可制备成任何形式,例如口服剂型:粉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水性药物、糖浆剂、酊剂、丸剂、散剂、小包、或颗粒剂;
外用局部制剂:乳膏、软膏、乳液、凝胶、半固体膏、贴剂糊膏、喷雾剂或气雾剂;
注射剂:溶液、悬剂、或乳剂。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