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及其安装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9330.1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刘中英;王言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贝洱热系统(济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模块 及其 安装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车上固定冷却模块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及其安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卡车用冷却模块的连接基本上都是通过设置在散热器上的支架与整车固定在一起,部分车型还在散热器上设置辅助支架的方式,用于减少冷却模块在整车运行方向产生的俯仰震动。车辆涡轮增压器工作时,涡轮增压器排出的压缩空气进入到中冷器,压缩的空气撞击气室,势必会导致中冷器的震动,在现有方案的安装情况下,中冷器的震动直接传递到散热器,造成散热器损坏,而且这种震动可导致中冷器与散热器之间的连接松动,使得整个冷却模块可靠性降低,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及其安装连接结构,解决中冷器震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包括由散热器、中冷器和冷凝器组成的冷却模块本体,中冷器固定在散热器和冷凝器中间,其特征是,所述中冷器上端的气管分为连接段和过渡段两段,在连接段上分别设有一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位于连接段与过渡段衔接的一端。
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安装连接结构,冷却模块两侧通过支撑座固定在车架上,其特征是,中冷器连接段上的支座通过螺母固定有一连杆,螺母与支座之间设有减震结构,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车架上端的固定座固定,连杆、中冷器和车架形成直角三角形。
所述减震结构为圆形橡胶垫,压紧在螺母与支座之间。
所述减震结构为压缩弹簧,位于螺母与支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连接支座的一端设有U形抵止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U形抵止端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内螺纹孔与拉杆的端部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连接支座的一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垂直于拉杆的轴向方向,限位杆位于支座的内侧,支座外侧的拉杆上安装有螺母。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焊接在拉杆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为销钉,拉杆上设有与销钉相配合的销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中冷器气管上设有支座,通过拉杆连接支座和车架,可以在气管初有震动时就抑制震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中冷器震动所造成的冷却模块损坏的问题。
2.车架上固定支座的固定座位于车架上端,可以方便工人安装,由于车前端安装部件多空间小,便捷的安装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冷却模块的固定更简单可靠,特别是能有效抑制增压空气带来的震动,显著改善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提升整个冷却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冷却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减震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减震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带有U形抵止端的拉杆连接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带有限位杆的拉杆连接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2中冷器,3冷凝器,4气管,41连接段,42过渡段,5支座,6拉杆,7车架,8固定座,9螺母,10减震结构,11U形抵止端,1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冷却模块及其安装连接结构,包括由散热器1、中冷器2和冷凝器3组成的冷却模块本体,中冷器2固定在散热器1和冷凝器3中间,所述中冷器2上端的气管4分为连接段41和过渡段42两段,连接段41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与发动机连接,当发动机将气体排入中冷器2时,波纹管会产生蠕动,从而带动中冷器2震动,会使中冷器2产生俯仰运动,因此中冷器2最先震动和震动最厉害的位置在气管4上,因此本发明在气管4的连接段41上分别设有一支座5,这样在安装固定冷却模块时,可以第一时间抑制中冷器2的震动,支座5的固定方式不限,可以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铆钉连接,还可以采用与中冷器2气室一体铸造成型的方式。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抑制中冷器2的震动,支座5的位置越靠近震源越好,因此将支座5设于连接段41与过渡段42衔接的一端为最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贝洱热系统(济南)有限公司,未经马勒贝洱热系统(济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下一篇:清障车的后桥副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