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0317.8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博;何平;李红军;胥中平;杨利兵;肖晓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6 | 分类号: | C21B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烟气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净煤气处理装备,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对经除尘净化的高炉烟气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经过净化除尘后称为净煤气,由于净化煤气的温度较高,所以在进入主煤气管网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降温时,存在时间长、散热管路长等问题。目前,对于净煤气的降温,较常采用的方式是水冷,即通过设置喷淋塔喷出冷却水雾与净煤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净煤气的温度,水冷后的净煤气由于含有大量水分,因此需要设置脱水器,另外还需要设置单独的水封或水封阀实现煤气密封。上述冷却方式所采用的喷淋塔、脱水器以及水封均为单独设置的结构,增加工程投资且需要的布置场地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净煤气的降温、脱水及水封等作用的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塔体、喇叭管、出气管、喷淋构件、脱水构件和注水管,其中,塔体由塔壁围成且具有密闭的内腔;喇叭管设置在塔体内腔中,喇叭管的小端从塔体顶部伸出,喇叭管的大端与塔体底部之间留有预定空间,喷淋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上方以向从喇叭管的小端进入的高炉烟气喷淋冷却水;脱水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外表面与塔壁的内表面之间,以对从喇叭管底部排出的高炉烟气进行脱水处理;出气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上方的部分连通,以排出经脱水后的高炉烟气;注水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下方的部分连通,且注水管的位置位于喇叭管的大端之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构件可包括多个喷水支管,所述多个喷水支管分布在所述喇叭管的小端上且所述多个喷水支管的喷头位于所述喇叭管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塔体上且位置低于注水管的位置的溢流口、以及设置在塔体底部的排水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还可包括将喇叭管的内腔与外部气源连通的吹扫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塔体上的人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人孔与塔体的连接处的补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同时实现了高炉煤气的降温、脱水及水封功能,减少工程投资及占地面积,且具有降温、脱水及水封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9分别示出了图1中沿A-A线、沿B-B线、沿C-C线、沿D-D线、沿E-E线、沿F-F线、沿G-G线、沿H-H线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塔体,2-喇叭管,3-出气管,4-喷淋构件,5-脱水构件,6-注水管,7a、7b-排水管,8-吹扫管,9a、9b、9c、9d-人孔,10-补强板,11-检修平台、12-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塔体、喇叭管、出气管、喷淋构件、脱水构件和注水管,其中,塔体由塔壁围成且具有密闭的内腔;喇叭管设置在塔体内腔中,喇叭管的小端从塔体顶部伸出,喇叭管的大端与塔体底部之间留有预定空间,喷淋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上方以向从喇叭管的小端进入的高炉烟气喷淋冷却水;脱水构件设置在喇叭管的外表面与塔壁的内表面之间,以对从喇叭管底部排出的高炉烟气进行脱水处理;出气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上方的部分连通,以排出经脱水后的高炉烟气;注水管设置在塔体上并与塔体内腔的位于脱水构件下方的部分连通,且注水管的位置位于喇叭管的大端之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高炉烟气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沿A-A线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图1中沿B-B线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图1中沿C-C线的截面图;图5示出了图1中沿D-D线的截面图;图6示出了图1中沿E-E线的截面图;图7示出了图3中沿F-F线的截面图;图8示出了图3中沿G-G线的截面图;图9示出了图7中沿H-H线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0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