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耗油量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5733.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灵;崔应寿;于丹阳;刘浩;梁鸿旭;黄海涛;王屾;秦芬芬;聂育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耗油量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耗油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100km的耗油量,俗称油耗。汽车油耗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使用者关注的最主要的一项指标。由于等速行驶是汽车在公路上运行的一种基本工况,这种油耗容易测定,因此等速油耗得到广泛使用。不过,由于汽车在实际行驶中经常出现加速、减速、制动和发动机怠速等多种工作情况,等速油耗往往偏低,与实际油耗有较大差别。
为了对车辆油耗进行精细化管理,现有技术采用GPS监控技术,通过GPS定位及无线信道传输至客服中心直接呈现所属汽车耗油量,即采用“先绘制剩余油量-时间图,再根据图简单相减”的模式达到节约服务成本,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的目的。但是这种油耗测量技术不能具体测量出耗油量,测量方式粗略,测量精度较。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车辆油耗的精确测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耗油量测量方法。所述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耗油量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油量数据记录,并将获取的油量数据记录按时间排序;
判断当日第一条油量数据记录是否为车辆关闭状态下获取的,如果是,根据第一条及紧接的随后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一油量平稳点P1,否则,找出车辆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条油量数据记录,根据车辆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条及紧接的随后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二油量平稳点P1′,然后对所述P1′进行补偿,补偿后记为P1″;
判断当日最后一条油量数据记录是否为车辆关闭时获取的,如果是,根据最后一条及紧接的向前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三油量平稳点P2,否则,找出车辆关闭状态下的最后一条油量数据记录,根据车辆关闭状态下的最后一条及紧接向前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四油量平稳点P2′,对所述P2′进行补偿,补偿后记为P2″;
计算耗油量差值,所述耗油量差值为P1与P2的差值,或者为P1与P2″的差值,或者为P1″与P2的差值,或者为P1″与P2″的差值;
计算车辆当日的加油量与所述耗油量差值之和,将其作为所述车辆的当日耗油量。
其中,当车辆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条油量数据记录的时间晚于当日加油量的时间时,将所述当日加油量记为零;当车辆关闭状态下的最后一条油量数据记录的时间早于当日加油量的时间时,将所述当日加油量记为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当日第一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里程记为L1,将当日最后一条油量数据记录对应的里程记为L2,并计算L2与L1的差值,记为里程差值;
根据车辆当日耗油量和里程差值计算出车辆百公里油耗值。
进一步地,获取油量数据记录之后,还包括:
剔除剩余油量值为空的油量数据记录,或者剔除剩余油量值不稳定的油量数据记录。
进一步地,获取油量数据记录之后,还包括:
剔除剩余油量值为0的油量数据记录。
进一步地,剔除剩余油量值为0的油量数据记录具体包括:
如果多组剩余油量值为0的油量数据记录的时间间隔在预设范围时间内,则删掉预设时间内的所有油量数据记录。
进一步地,获取油量数据记录之后,还包括:
剔除油量数据小于第一指定值的油量数据,和油量数据大于第二指定值的油量数据。
其中,根据第一条及随后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一油量平稳点P1具体为:
根据第一条及随后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方法计算第一油量平稳点P1;
根据最后一条及向前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计算第三油量平稳点P2具体为:
根据最后一条及向前预设条油量数据记录中的剩余油量值,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方法计算第三油量平稳点P2。
其中,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方法计算第一油量平稳点P1,具体为:
设K1为第一油量平稳点P1对应的油量变化率,则n≥2;Pj为剩余油量值,i为当日车辆关闭状态下第一条油量数据的记录行数;当至少连续2个|K1|<1,停止计算,则P1为计算时滑动窗口包括的剩余油量值的均值;
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方法计算第三油量平稳点P2,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5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