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7893.5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5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霞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1/28;A23L1/09;A61K36/605;A61P9/12;A61P3/06;A61P3/10;A61P1/00;A61P39/0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400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桦褐孔菌 虫草 发酵 提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设计一种利用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进行发酵制得的发酵产品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背景
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是非常珍贵的食药用菌。现代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桑黄能够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蛹虫草具有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能力、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抗疲劳、耐缺氧等作用。
发酵提取液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生物酶,活性生物酶存在于所有活的动物及植物体内,它承担人体新陈代谢和位置机体正常运转的功能,辅助调理生物体内所有用以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活性生物酶对于人体的健康运转密不可分,是人体免疫力生成的催化剂。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珍稀食药用菌在产量上得以提升,但对于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这样的珍稀名贵食药用菌产品开发的较少,将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作为发酵产品提取液的发明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为主的饮品,达到人们追求健康饮品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开发一种一种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为主的饮品,以及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桦褐孔菌、桑黄、蛹虫草发酵提取液其配方原料及重量配比见表1: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 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在杨、柳、桦、栎等树干上也有生长。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蛹虫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蛹虫草由子座(即草部分)与菌核(即虫的尸体部分)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冬季幼虫蛰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到了夏季,自幼虫尸体之上生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
蓝莓(Blueberry):一种小浆果,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又名桑果、桑枣,其成熟的鲜果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霞,未经王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罩
- 下一篇:一种玉兰花香小麦胚芽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