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9184.0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松林;肖名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薛端石 |
地址: | 41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齿轮 四轮驱动 车辆 用轴间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四轮驱动主要有全时四驱、适时四驱和分时四驱三种;其中,全时四驱主要以采用托森轴间差速器为主,而由于托森差速器不能使连接轴两端分开,安装该差速器的车辆只能一直处于四驱状态,虽然车辆的通过性能好,但燃油经济性差,且由于该机构兼有防滑差速功能,因而被豪华越野汽车广泛采用;而适时四驱采用电脑控制,可根据路面状况适时调节四驱方式,实现全时四驱的功能,但该机构系统复杂,响应滞后,广泛应用于中级越野汽车;分时四驱需要人工切换,已逐步被淘汰。近年来,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许多豪华越野汽车品牌正在逐步加大对电控技术应用,然而在目前的全时四驱、适时四驱和分时四驱中,轴间差速器仅仅只有差速作用,主减速功能仍然在驱动桥中实现,而越野汽车对底盘离地间隙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减小主减速器尺寸的基础上,提高车辆底盘离地间隙、增强附着力,提高车辆通过性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包括箱体,其中,箱体内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一端安装于齿轮式齿圈内,另一端安装于后驱动力轴内,且齿轮式齿圈安装于箱体内,后驱动力轴安装于端盖内,前驱动力轴安装于箱体内,前驱齿轮套装于前驱动力轴上,而前驱齿轮与齿轮式齿圈的外部齿轮啮合,将齿轮式齿圈的动力传递给前驱齿轮,前驱齿轮再通过花键带动前驱动力轴旋转将动力输出至前驱动桥;箱体内安装有前驱骨架油封,前驱骨架油封套装于前驱动力轴上,用于前驱动力轴的动态旋转密封,同时在端盖内设置有用于后驱动力轴动态旋转密封的后驱骨架油封,后驱骨架油封套装于后驱动力轴上;控制轴安装在箱体内,控制锥齿轮安装于控制轴上,而安装在主动轴上的前驱齿圈与前驱锥齿圈、后驱锥齿圈与后驱齿圈关于控制轴对称,且控制锥齿轮同时与前驱锥齿圈、后驱锥齿圈啮合;此外,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与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前驱集成太阳轮与后驱集成太阳轮集成于主动轴上,前驱行星轮通过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齿轮式齿圈上,且前驱行星轮同时与前驱齿圈的内圈齿轮、前驱集成太阳轮啮合,后驱行星轮通过后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周向均布安装于后驱动力轴上,且后驱行星轮同时与后驱齿圈的内圈齿轮、后驱集成太阳轮啮合。
在本发明中,主动轴与齿轮式齿圈之间安装有轴承(九),主动轴与后驱动力轴之间安装有轴承(十),而轴承(九)、轴承(十)均用于卸载轴向作用力。
在本发明中,前驱齿圈与前驱锥齿圈铆接为一体,并通过轴承安装于主动轴上,后驱锥齿圈和后驱齿圈铆接为一体,并通过轴承安装于主动轴上。
在本发明中,控制轴通过轴承安装于箱体内,并通过控制端盖限位密封。
在本发明中,端盖内安装有用于轴向限位的卡环(五)。
在本发明中,箱体内安装有骨架油封,同时套装于主动轴上,用于主动轴的动态旋转密封。
在本发明中,端盖与箱体配合安装并通过端盖紧固螺栓连接紧固。
在本发明中,前驱动力轴上设置有用于对前驱齿轮进行限位的卡环(二)。
在本发明中,前驱行星轮支撑组件包括组件滑动轴承、组件螺钉及组件挡圈,组件滑动轴承过盈配合安装于前驱行星轮内,前驱行星轮通过组件滑动轴承套装于组件螺钉上空转,组件螺钉一端通过螺纹紧固安装于控制轴上,另一端套装有组件挡圈,用于对前驱行星轮的轴向限位。
在本发明中,无外部行驶阻力的作用下车辆正常行驶,主动轴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逆时针旋转,并通过前驱集成太阳轮带动前驱行星轮旋转,通过后驱集成太阳轮带动后驱行星轮旋转;而在有外部行驶阻力的作用下,前驱行星轮通过铆接部分对控制锥齿轮有一定的作用趋势,而后驱行星轮通过铆接部分对控制锥齿轮也有一定的作用趋势,此时,两个作用趋势相反,当作用大小相等时,控制锥齿轮保持相对静止,前驱行星轮与后驱行星轮无差速动力输出,当作用大小不等时,控制锥齿轮产生相对运动,将一端的动力输送给另一端,以实现轴间差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9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防抖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角规计数木测量森林结构参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