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CdSexTe1‑x量子点荧光动物体内标记的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7600.1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7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陈世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78 | 分类号: | C07K14/78;C07K1/13;A61K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cdse sub te 量子 荧光 动物 体内 标记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近红外CdSexTe1-x量子点荧光动物体内标记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胶原属于天然有机大分子,也是人体骨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体内代谢速率,因在此组织工程尤其骨修复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之一。随着各式各样胶原蛋白或者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作为生物材料被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其生物体内相容性和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胶原蛋白相应体内研究的数据和结果对客观科学评价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以及后续临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近红外区域(光谱波段从700nm到1400nm)能最大限度的穿透组织进行深层组织成像,而且能区别于背景自身荧光干扰,被称为“生物观测的最佳窗口”(Hilderbrand and Weissleder 2011"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application to in vivo molecular imaging."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14(1):71-79.)。2011年,哈佛大学的Natalie等首次报道通过近红外有机荧光染料标记生物材料聚乙二醇(PEG)在大鼠模型上成功实现近红外荧光光学成像(Artzi,Oliva et al.2011."In vivo and in vitro tracking of erosion in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using non-invasive fluorescence imaging."Nature materials 10(9).)。随后,其他的近红外有机染料如酞菁锌和五甲川菁染料等也被用于标记生物材料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Lv,Cao et al.2012"Zinc Phthalocyanine Labelled Polyethylene Glyco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Interaction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Vivo."Molecules 17(6):6348-6361.;Owens,Hyun et al.2013."Highly charged cyanine fluorophores for trafficking scaffold degradation."Biomedical Materials 8(1):014109.)。但是,由于有机染料在生物体内长时间应用过程中存在荧光信号不稳定甚至淬灭的现象,有机染料并不适合作为长时间生物体内研究的荧光探针。目前对于胶原材料体内研究的技术手段仍比较单一。现 阶段主要方式是利用动物模型,通过在固定时间节点处死动物模型后,将不同时间段的动物实验结果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但是由于相关实验数据并不是来源于同一动物模型的连续观测结果,因此最终的实验结果并不能实时精确反映生物降解材料在体内降解与代谢的具体过程。
目前,CdSexTe1-x三元合金量子点与传统有机染料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在生物复杂环境中不易被光漂白,同时组织穿透深度较大,能克服可见光量子点进行深层组织成像时易受机体自身荧光背景干扰的缺陷等,因此对深层组织和器官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对比度,因此利用CdSexTe1-x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研究领域的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没有利用CdSexTe1-x量子点标记胶原蛋白的相关文献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7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