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卡纸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85792.9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清凉;张小红;沙力争;陈华;赵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5/02 | 分类号: | D21C5/02;D21B1/34;D21F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142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卡纸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牛卡纸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所述MOW为混合办公废纸,所述OCC为旧瓦楞纸箱,本发明所述浓度,如不加特别说明,均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背景技术
白面牛卡纸是白板纸的一个品种,常用于制作纸袋、唱片套、信封、卷宗和砂纸等。目前白面牛卡纸的生产技术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白面牛卡纸有两种,一种是漂白木浆挂面的牛卡纸,一种是表面涂布的牛卡纸,在国内市场上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是指前者。目前国内白面牛卡纸的生产通常面层采用漂白木浆,衬层用脱墨浆或白纸边,芯、底层用国产或进口废纸。由于使用了漂白木浆,消耗了森林资源,生产成本较高。
(2)目前废纸的脱墨方式仍以洗涤法和浮选法为主,前者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且电力消耗高,废水处理污染负荷高,而后者设备投资较高,对较小油墨粒子的脱除效果差,纤维流失较多,纤维结合性能较差,并造成纸机泡沫现象严重等问题。
(3)强度性能较低,造成纸箱抗压性能不足。强度性能过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造纸企业制浆过程中的磨浆工序浓度采用传统的低浓磨浆,造成废纸纤维切断过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使用木浆的情况下,难以生产低定量,高强度、高白度的牛卡纸,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牛卡纸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没有采用木浆为原料生产牛卡纸,所使用的原料为MOW及OCC,需要对原料进行脱墨处理,以提高牛卡纸的白度,生物脱墨中的生物酶可有选择地作用于废纸纤维与油墨之间的界面,破坏它们之间的结合,促进纤维润胀,再经过后续处理,使得油墨粒子相对完整地脱落下来。与传统的洗涤脱墨法相比,生物酶脱墨可以大幅降低用水量和电耗,并降低废水处理负荷,而与化学脱墨法相比,生物酶脱墨能减少油墨在纤维表面的二次沉积现象,有利于浆料白度的提高,提高纸浆强度。虽然,生物脱墨有其技术优势,但目前,生物脱墨通常是在造纸工艺的浮选工序中进行,在该工序进行的过程中,纤维的流失率较大,一般都在4%-24%之间,而浆料的浓度却很低,仅为1.0%左右,生物酶与纤维、油墨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极为有限,影响了生物酶脱墨效果的正常发挥。
与浮选工序不同,在碎浆工序中,浆料浓度往往较高,如果在此时加入生物酶进行生物酶脱墨,则生物酶与纤维、油墨的接触机会与接触时间均大大提高,另外,在碎浆工序加入生物酶后,可以考虑撤销浮选工序,至少能够防止为了脱墨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的纤维流失率。
因此,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牛卡纸的生产方法,包括形成面浆和衬浆的MOW前处理步骤、形成芯浆和底浆的OCC前处理步骤以及对面浆、衬浆、芯浆及底浆的后续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MOW前处理步骤包括:
a、对MOW同时进行碎浆和生物酶脱墨的步骤;
b、对MOW进行热分散的步骤;
所述a步骤包括在40℃-50℃条件下,向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MOW浆料中加入活性为1600-1800IU/ml的纤维素酶、Na2SiO3以及NaOH进行碎浆,加入后,纤维素酶、Na2SiO3、NaOH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1%-0.05%、0.5%-1.0%、0.5%-1.0%,碎浆时间为10min-20min。
按照本发明所述第一技术方案中的a步骤的技术流程实施,所得到的MOW碎浆白度可提高10%-15%ISO,达到58%-70% ISO。
本发明发现a步骤中所涉及的技术参数,均对MOW碎浆白度有影响,以下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几组平行实验,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
MOW碎浆浓度为12%,碎浆温度为45℃,碎浆时间为15min。在MOW碎浆中,控制纤维素酶的活性为1700 IU/ml,硅酸钠浓度为0.8%,NaOH浓度为0.8%,纤维素酶浓度与MOW碎浆白度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857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