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4186.3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王盈莹;王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3/46;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基板 基板 光刻 氧化技术 布线层 铝阳极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阳极氧化 去胶 通柱 涂胶 预处理 致密 多孔氧化铝 热膨胀系数 基板制造 三维封装 穿透型 热导率 贯穿 可调 铝合 制作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基板包括:有多孔氧化铝介质的铝合金基板;位于铝合金基板第一表面的第一布线层;埋置于铝合金基板中的第二布线层;位于铝合金基板第二表面的第三布线层;以及贯穿铝合金基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铝全通柱和/或未贯穿铝合基板的铝半通柱。该基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铝合金基板进行预处理、第一步光刻涂胶;第一步光刻;致密型阳极氧化、第一次去胶;第二步光刻涂胶、第二步光刻;穿透型阳极氧化、第二次去胶。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制作流程简洁,基板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可调,提高了三维封装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三维封装基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子封装基板不但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本身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子整机系统的微型化、功能化、可靠性以及成本。目前,传统的二维封装基板越来越难以满足新一代的封装需求,三维封装基板因其近乎理想的封装密度和优越的电学性能(信号路径短,寄生电感和电容小),而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封装基板。
三维封装基板的类型主要有:P型(塑封型)和C型(陶瓷型)等。P型基板多采用FR-4、BT树脂基板,基板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制作工艺采用传统的层压、钻孔、化学镀铜、电镀铜、光刻、腐蚀等工艺,工艺步骤多,流程长,其基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与芯片的热膨胀系数失配,并且散热型能差,不适用于大功率封装。C型基板多为HTCC或LTCC基板,其制作工艺采用浆料流延、丝网印刷、叠层、冲孔、烧成、溅射铜、光刻、腐蚀、电镀填充铜和减薄等多种工艺,虽然解决了与芯片CTE的匹配性,但对于大功率芯片封装和高频器件封装来说,散热特性差和收缩率较大是其主要特征,尤其在实际封装中,还会遇到焊点产生应力较大,热疲劳寿命短等问题。
散热性能好的基板材料包括硅、金属(铝、铜)、和复合材料等。其中,铝基衬底具有热导率高[238W/(m·K)]、易加工成型、成本低的优点,成为散热基板的首选材料之一,但铝基板与硅芯片间存在CTE的匹配问题,铝硅合金材料可通过调整配比,将金属材料(铝)的高导热性和热匹配材料(硅)的低热胀系数结合起来,使得基板具有热导率高、CTE可调、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从而满足封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克服了现有三维封装基板散热性能差、热膨胀失配、工艺流程复杂等不利因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该基板包括:铝合金基板、第一层布线、第二层布线、第三层布线以及铝全通柱和/或铝半通柱。其中:所述铝合金基板含有多孔氧化铝介质,具有两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层布线位于所述铝合金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层布线埋置于所述铝合金基板中;所述第三层布线位于所述铝合金基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铝全通柱贯穿所述铝合金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铝半通柱未贯穿所述铝合金基板。
其中,所述铝全通柱和铝半通柱既可以连通三层布线,还可以在铝通柱表面植球后安放芯片;同时还起到加强基板机械强度和提供散热通道的作用。热量通过铝全通柱和/或铝半通柱和多孔氧化铝介质散出,使得散热路径大幅缩短,散热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铝合金基板含有一定比例的硅、镁、铁元素,所述铝合金基板的厚度为0.1mm至0.3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铝阳极氧化技术的基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含有多孔铝介质的铝合金基板进行预处理,再进行第一步光刻涂胶;
对第一步光刻涂胶后的所述铝合金基板进行第一步光刻,形成第二层布线的初步掩膜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4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货车的拉杆和铁路货车
- 下一篇:矿山索道驱动装置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