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隧道始发与到达端头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97096.X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华;江玉生;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始发 到达 端头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始发与到达端头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盾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盾构法自引入我国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地铁、市政、电力等隧道工程中。但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剧增,原有的小直径隧道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盾构设备制造商和施工单位开始研发并使用大直径盾构修建大断面隧道。然而,盾构大小的分类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理论研究仍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从小盾构到大盾构,并不单纯意味着盾构直径的增加,盾构直径的变化会引发应力和位移相关参数的尺寸效应问题,盲目使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始发与到达是盾构法的主要施工工序之一,也是盾构施工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盾构隧道能否顺利实施与及时贯通。随着盾构直径不断增大,地层和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始发与到达施工过程中的塌方、透水等工程事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且多数端头事故与端头加固模型使用不当、纵向加固范围不足、加固强度不够有关。
目前,既有端头加固理论模型为日本JET GROUT协会(JJGA)利用弹性薄板理论,在假设纵向加固范围为t,洞门一周为简支的边界条件下,将端头土体受到的侧向水土合力梯形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加固土体中心的拉应力最大,一周支座处的剪应力最大。则应力验算公式及纵向加固范围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7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耐磨疏水玻璃
- 下一篇:一种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