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1138.2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赵久志;张宝鑫;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装置 | ||
1.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装置,包括封装在模组上盖与模组底板之间的各电池模组,及用于对所述各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的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底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以将所述模组底板的内表面分为支撑表面及凹槽表面,所述电池模组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上,所述加热膜粘贴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所述加热膜的厚度小于对应凹槽的深度,以在所述加热膜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形成加热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设置及所述各电池模组的排列结构使得位于每个电池模组正下方的加热膜的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池模组在所述模组底板上呈矩阵式排列,形成电池模组阵列,所述凹槽沿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行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行的方向上贯穿经过一行上的所有电池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行电池模组相对应的各凹槽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列的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间隙小于或者等于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底板的支撑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确定各电池模组的排列位置的定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池模组在所述模组底板上呈矩阵式排列,形成电池模组阵列,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位于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行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的行间定位凸起,及位于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列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的列间定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3、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电池模组封装在所述模组上盖与所述模组底板之间的封装结构包括: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位于所述列的方向的两侧及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相邻两行电池模组之间各设置一行向定位板,两根列向侧拉杆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位于所述行的方向的两侧依次穿过各行向定位板后锁紧固定,以限制各电池模组在所述列的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位于所述行的方向的两侧及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相邻两列电池模组之间各设置一列向定位板,两根行向侧拉杆在所述电池模组阵列的位于所述列的方向的两侧依次穿过各列向定位板后锁紧固定,以限制各电池模组在所述行的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各竖向拉杆穿过所述模组上盖与所述模组底板固定连接,以限制各电池模组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通过另外的列向侧拉杆在相邻两列电池模组之间依次穿过各行向定位板后锁紧固定;及/或,所述封装结构还通过另外的行向侧拉杆在相邻两行电池模组之间依次穿过各列向定位板后锁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11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设备
- 下一篇: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和可扩展性的大电流锂离子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