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甘露聚糖肽中甘露糖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6752.8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骆俊清;魏岚;武朝松;宛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61008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甘露 聚糖 含量 方法 | ||
1.一种测定甘露聚糖肽中甘露糖含量的方法,是对甘露聚糖肽进行酸解、衍生化获得甘露糖单体,再将甘露糖单体进行衍生化,通过气相色谱检测甘露糖含量,进而表征甘露聚糖肽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是将甘露聚糖肽用1-2M H2SO4于105℃进行酸解反应,反应结束后用BaCO3分次加入中和,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肌醇内标、混匀,进行冷冻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露聚糖肽经过粗纯化,去除分子量小于10KD及大于100KD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露糖单体的衍生化,是称取10mg盐酸羟胺溶于0.5mL吡啶中,再将甘露聚糖肽酸解产物的冻干物加入到盐酸羟胺溶液中,充分溶解,90℃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0.5mL乙酸酐,90℃水浴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色谱检测甘露糖含量的气相色谱条件是:
色谱柱:OV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I.D.0.53mm;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鉴定器;
气化室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20℃,保持3min,每分钟升10℃,至195℃,保留0.1min,每分钟升3℃,至240℃,保留10min;
载气压力:0.60kg/cm2,载气为N2;
燃气压力:0.65kg/cm2,燃气为H2;
助燃气压力:0.50kg/cm2,助燃气为空气;
分流比为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液中甘露聚糖肽中甘露糖含量的测定步骤为:
(1)发酵产物的粗提纯:量取发酵液20-30mL于50mL离心管中,10000rpm离心20min,去沉淀取上清液,转至100KD超滤管,5000g离心20min,收集流出液,再加5mL去离子水至100KD超滤管,5000g离心20min,重复一次,合并流出液;将流出液转移至10KD超滤管中,7500g离心20min,截留液转移至新离心管,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10KD超滤管,合并截留液,将截留液进行冷冻干燥;
(2)甘露聚糖肽的酸解:称取20mg冻干物于15mL离心管中,加2mL1M H2SO4于105℃反应8h,反应后每管添加1mL1mg/mL的肌醇内标,混匀,称取2g BaCO3分两次加入中和,振荡,12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新1.5mL离心管中,进行冷冻干燥;
(3)酸解样品的衍生化:称取10mg盐酸羟胺溶于0.5mL吡啶中,再将冻干物加入到盐酸羟胺溶液中,充分溶解,90℃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0.5mL乙酸酐,90℃水浴30min,冷却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OV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I.D.0.53mm;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鉴定器;
气化室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20℃,保持3min,每分钟升10℃,至195℃,保留0.1min,每分钟升3℃,至240℃,保留10min;
载气压力:0.60kg/cm2,载气为N2;
燃气压力:0.65kg/cm2,燃气为H2;
助燃气压力:0.50kg/cm2,助燃气为空气;
分流比为30∶1;
(5)单糖结果分析:
单糖组分比例以肌醇为内标,以内标法测定出甘露糖含量,甘露聚糖肽的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聚糖肽中甘露糖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67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体包裹体水中氢同位素分析方法
- 下一篇:复合材料板结构的损伤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