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0791.5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汪先锋;游海涵;陈青生;段术林;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12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段式 旅游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游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旅游车按其结构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贯通纵梁式车架、三段式车架、桁架结构式(格栅式)车架,前两种车架在国内的旅游车上应用较为广泛,其工艺较为简单,制作难度不大,但布局不尽合理,不能适应不同底盘的布置要求,同时强度和轻量化不能兼顾。桁架结构式车架结构布局设计比较合理,既能降低底盘重量,又能通过合理的底架结构有效地分散和减少外力对整车的冲击,因此在旅游车上采用桁架式底盘较多,但桁架式旅游车车架因其设计复杂,需要将多根方管安装要求焊接在一起,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这种组焊拼装精度要求高,拼装难度大,极易出现次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旅游车桁架结构式车架制作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拼装难度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作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且能降低拼装难度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前贯通纵梁、拆分式中段桁架和后贯通纵梁;
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而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底部依次相连,且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顶部依次连接;
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且第二格栅底部和第三格栅底部之间设有油箱支架。
在本发明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中,上述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栅格、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该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为制造好的成品,在制造拆分数中段桁架时,只需将已经制造好的上述格栅简单拼装在一起,便可轻松获得上述结构的拆分式中段桁架,装配工人无需在装配车间将多根方管一根一根拼焊在一起,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因为只需将上述各格栅成品简单拼装在一起,装配工人轻松便可达到要求的拼装精度,降低了拼装难度。
另外,在本发明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中,上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预留了充足的管线通道空间,使得管线通道在同一平面上,让管线排布更方便、整齐和美观。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第一底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和第一中间立柱;
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一顶横梁底端相连,而第一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第一管线通道;
第一中间立柱位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顶横梁底端和第一底横梁顶端相连。
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的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第一底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和第一中间立柱,结构简单,方便制作,而且第一中间立柱的设置增强了上述第一格栅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第一格栅中,第一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坡度的度数为135o,这样的设计方便了第一顶横梁与车身其它结构的装配。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格栅包括第二顶横梁、第二左立柱、第二中间立柱、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第三左立柱、第三右立柱和第二底横梁;
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二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另设的固定板顶端相连;第一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内侧相连,而第二中间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二顶横梁底端和第一中间横梁顶端连接,且第二顶横梁、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和第二左立柱围成第二管线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07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