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4742.9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景深;陈子棨;骆军;邵宇;蔡卫龙;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环境 参数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出现车内人员窒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车内环境参数进行控制使得车内能够适宜人员或宠物生存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能够对车内环境参数进行控制使得车内能够适宜人员或宠物生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的预置系统,所述预置系统包括空气改善设备,车辆处于锁车状态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内的生命体参数及车内的当前环境参数;
在所述生命体参数表明车内存在生命体且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的环境控制规则时,生成控制指令;
依据所述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相应装置开启,由开启的装置对车内的空气环境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当前环境参数不满足所述环境控制规则。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生成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车辆的当前能量剩余量;
在所述当前能量剩余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时,生成启动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第一装置的控制指令,否则,生成启动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第二装置的控制指令。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二装置中包括车体天窗;
相应的,依据所述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相应装置开启,包括:
依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体天窗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车内的空气与车外空气进行交换后车内的当前环境参数满足所述环境控制规则。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生命体参数表明车内存在生命体且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的环境控制规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所述报警信息以对应的信息传输方式提示给用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的预置系统,所述预置系统包括空气改善设备,车辆处于锁车状态中,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内的生命体参数及车内的当前环境参数,在所述生命体参数表明车内存在生命体且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的环境控制规则时,触发指令生成模块;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指令;
指令触发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控制指令触发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相应装置开启,由开启的装置对车内的空气环境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所述环境控制规则。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预置系统还包括有生命探测器及至少一个环境传感器;
相应的,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生命探测器获取车内的生命体参数;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个所述环境传感器获取车内的当前环境参数。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指令生成模块包括:
油量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当前能量剩余量,在所述当前能量剩余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阈值时,触发第一生成子模块,否则触发第二生成子模块;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启动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第一装置的控制指令;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启动所述空气改善设备中的第二装置的控制指令。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装置中包括车体天窗;
相应的,所述指令触发模块包括:
天窗控制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车体天窗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车内空气与车外空气进行交换后车内的当前环境参数满足所述环境控制规则。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生命体参数表明车内存在生命体且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的环境控制规则时,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所述报警信息以对应的信息传输方式提示给用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内环境参数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的预置系统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环境参数控制装置,车辆处于锁车状态中,所述预置系统包括空气改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4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