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血液稳定性及靶向性的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8189.6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2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健;张卫东;陈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9/14;A61K47/30;A61K47/3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程美琼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血液 稳定性 靶向 含糖 动力学 疗法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血液稳定性及靶向性的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以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粒子由DMA与DMAEMA合成共聚物包裹光敏剂小分子,其外层包裹一层含糖聚合物组成,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80nm~300nm。其制备方法是DMA与DMAEMA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包裹光敏剂分子形成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与端基为羧基的糖聚合物溶液混合,通过静电作用使糖聚合物聚集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包裹多种光动力学试剂。采用的聚合物显正电性,可以跟多种带负电的糖类聚合物结合,同时纳米粒子表面聚集含糖聚合物,具有血液稳定性和靶向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包裹光敏剂的纳米粒子,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血液稳定性及靶向性的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是一类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量的物质,这类物质如果富集到要作用的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在特定的的波长光源激发下就可以产生光动力效应从而杀死细胞。基于对光敏剂的认识,人们发明了一种崭新的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即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I)。该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光敏剂吸收光子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其物理退激过程产生荧光,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进行疾病诊断;其化学退激过程可产生一些活性氧分子(ROS),其中最主要的是单线态氧。活性氧分子能与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当活性氧分子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小分子光敏剂由于水溶性一般较差,不具有靶向性,限制了其应用。
糖分子具有很好的亲水性、生物识别性和生物降解性,这使含糖的聚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细胞内糖代谢旺盛,癌细胞的细胞膜上通常存在一些能与糖发生特异性作用的蛋白,比如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GLUT)是几乎存在于所有癌细胞系中的亚型,并已发现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均有过表达。基于对癌细胞这方面的认识,制备含糖光动力纳米粒子对癌症进行靶向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血液稳定性及靶向性的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结构规整可控的多巴胺聚合物和端基带有羧基的含糖聚合物,运用多巴胺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将光敏剂包裹其中形成纳米粒子,在运用静电效应使糖聚集在纳米粒子表面,合成方法经济,便于大规模合成,且制备得到的糖包裹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血液稳定性,强的荧光性,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血液稳定性及靶向性的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由DMA与DMAEMA合成共聚物包裹光敏剂小分子,其外层包裹一层含糖聚合物组成,其中DMA为N-3,4-二羟基苯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EMA为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所述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80nm~300n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敏剂为酞菁Zn,酞菁Si、卟啉以及基于酞菁Zn,酞菁Si或卟啉的衍生物中的一种。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DMA与DMAEMA共聚物,将该共聚物和一定量的光敏剂充分溶解在溶剂中,取该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少量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将蓝色澄清溶液转移到透析袋中,避光透析2-4天,换水6-12次,得到蓝色透明的DMA与DMAEMA共聚物自组装包裹光敏剂小分子的纳米粒子溶液;
(2)合成端基为羧基的糖聚合物,将该糖聚合物按一定比例加入步骤1)合成的纳米粒子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通过静电作用使糖聚合物聚集在纳米粒子表面,即得含糖光动力学疗法纳米粒子,所述糖聚合物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8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