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438.7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4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富;彭学权;徐乾;孙西杰;廖鸿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叶绿林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型 祁门 红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2)一次萎凋、3)摇青:分2次摇青,摇青机首次摇青,转速8~12r/min,时间40~80秒;然后放入摊青间,温度保持20~25℃,2~3小时;待青草气散发,嫩茎中的水分通过叶脉重新分布至叶面,叶质重新变硬;之后进行摇青机二次摇青,转速15~20r/min,时间80~150秒;再放入摊青间,温度保持20~25℃,4~6小时;直至叶缘红变,花果香散发;4)二次萎凋、5)揉捻、6)发酵、7)烘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把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与祁门红茶制作中的萎凋工艺相结合得到一种高香型的祁门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祁门红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祁门红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优质茶叶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红茶在传统工夫红茶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化,研发了一批创新工艺型工夫红茶产品(如金骏眉、银骏眉、天山红、武夷红、信阳红等),并通过加强采摘标准、筛选特异茶树品种资源等方式扩大了红茶品种的范围,使得红茶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头。这批红茶,通过多种茶加工技术的结合,外形优于传统红茶,汤色更加红艳明亮,香气浓郁持久,类型丰富,有果香、蜜糖香、兰香、桂香、板栗香等不同香型;除继续保持浓、强、鲜的特点外,各个不同叶种也有其独特的滋味,例如大叶工夫红茶鲜爽浓厚,有甜韵毫香;中叶工夫红茶鲜爽醇厚,有甜韵花香;小叶工夫红茶鲜爽甜醇,其香更细腻清雅。
张静,徐仲溪将摇青工艺应用在工夫红茶的加工过程中,试验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运用到传统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制备高香型优质工夫红茶,使其具备“香气高长,花香馥郁,汤色红亮、带金圈,滋味醇爽,叶底红亮”等特点,从而探索出一套工夫红茶加工新工艺。祁门红茶的香味不够突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应用上述技术方案也不能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槠叶种茶叶一芽二、三叶鲜叶;
2)一次萎凋:萎凋至鲜叶减重5~10%;
3)摇青:分2次摇青,摇青机首次摇青,转速8~12r/min,时间40~80秒;然后放入摊青间,温度保持20~25℃,2~3小时;待青草气散发,嫩茎中的水分通过叶脉重新分布至叶面,叶质重新变硬;之后进行摇青机二次摇青,转速15~20r/min,时间80~150秒;再放入摊青间,温度保持20~25℃,4~6小时;直至叶缘红变,散发花果香;
4)二次萎凋:将摇青后的鲜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含水率56%~60%;
5)揉捻:揉捻温度20~24℃,萎凋叶相对湿度70~80%,投叶量达到自然满桶状即可,不加压揉捻35min,轻压10min,松压5min,重压15min,松压10min,加压按轻,重,轻原理进行,细胞破碎率90%以上,成条率85%以上;
6)发酵:揉捻后的鲜叶放入洗净的发酵盒内,送入发酵室发酵,温度24~28℃,相对湿度95%以上,摊叶厚度6~8cm,时间2~3.5小时,待叶色转为黄红,青草气消失,散发出花果香气,发酵结束;
7)烘干:分两次烘干,中间摊晾回潮一次,毛火温度为110~120℃,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率20~30%,然后摊晾30~45分钟,足火温度90~100℃,摊叶厚度3~4cm,烘至茶叶含水率6%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绳控式茶叶烘箱托盘调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