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竹纤维/聚合物复合高韧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1483.2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豹;张祖华;陈清海;蒋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巨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28;C08F283/10;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L51/08;C08L97/02;C08L75/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1144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竹纤维 聚合物 复合 韧性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竹纤维/聚合物复合高韧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铁高架桥和大跨度桥梁的桥面,以及各类型隧道拱墙等建筑结构和部位,其应力环境复杂苛刻。传统混凝土脆性高、抗弯强度较低的缺点,导致混凝土在使用中易产生裂缝甚至断裂,从而严重影响这些建筑的整体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这些建筑中必须采用抗弯强度尽可能高的高韧性混凝土材料。
为提高混凝土的韧性,钢筋被较早采用并大量使用至今;在其之后,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更好的各类纤维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福塔纤维、钢丝/钢丝网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酯纤维、杜拉纤维等先后被采用,并已开发出相应的混凝土产品。我国拥有大量的竹林资源,与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福塔纤维、钢丝/钢丝网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酯纤维、杜拉纤维等比较,竹纤维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易于加工且环境友好。同时,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之一的竹纤维,其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活性基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可以与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的水化产物,如氢氧化钙、硅酸钙凝胶、钙矾石等相互通过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进行连接,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微观应力应变性能。本发明首次采用“改性竹纤维/聚合物互穿网络复合增韧体系”对混凝土进行增韧,将竹纤维先后经偶联剂和马来酸酐接枝三元共聚物改性后,其力学性能更加优良,且耐老化和耐水解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成为一种理想的混凝土增韧纤维材料。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粘接性能、耐水和耐老化性能,环氧树脂乳液固化后其力学强度更高。聚氨酯的负载支撑容量大,比橡胶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在相同硬度下,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优于橡胶,具有高弹性、高伸长率、滞后时间长、阻尼性能好等特点,而且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抗冲击性及抗震动性,且聚氨酯乳液固化后其柔韧性更好。本发明“复合增韧体系”中采用环氧树脂乳液和聚氨酯乳液这两种不同的增韧乳液,利用环氧树脂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混凝土交联固化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微观互穿网络的结构,从而使混凝土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强度、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更好地发挥两种材料协同增韧的效果,给混凝土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竹纤维/聚合物复合高韧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竹纤维改性,使其力学性能更加优良,且耐老化和耐水解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利用环氧树脂乳液固化后优良的力学强度、机械性能、耐水和耐老化性能,及聚氨酯乳液固化后优良的柔韧性、耐疲劳性、抗冲击性和抗震动性,形成一种“改性竹纤维/聚合物互穿网络复合增韧体系”,从而制备出一种抗弯强度高,耐压性能好,柔韧性高的混凝土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竹纤维/聚合物复合高韧性混凝土,是由水、含改性竹纤维的环氧树脂增韧乳液、聚氨酯增韧乳液、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细集料、碎石和减水剂组成,其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水 140-170 kg/m3;
含改性竹纤维的环氧树脂增韧乳液 25-30 kg/m3;
聚氨酯增韧乳液 20-25 kg/m3;
水泥 390-420 kg/m3;
粉煤灰 35-55kg/m3;
矿渣粉 25-35 kg/m3;
细集料 600-750 kg/m3;
碎石 1000-1100 kg/m3;
减水剂 3-6.5 kg/m3;
所述环氧树脂增韧乳液中含改性竹纤维的质量百分数为5-12.5%;
所述改性竹纤维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中所用份数均以重量份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巨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巨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4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