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575.6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隔热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砖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的是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隔热复合砖就陶瓷饰面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缺陷进行了改进,现有隔热复合砖由面层和底层组成,面层至少可以是陶瓷耐磨砖、陶瓷耐磨防滑砖、仿古陶瓷砖等各种陶瓷砖或已开割好的人造(天然)石板,底层至少可以是有机泡沫板、无机微孔泡沫板作隔热和隔音层,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磨、防腐、防水、美观、保温、隔热、隔音功能的陶瓷泡沫板饰面砖。
只要在楼层面铺贴该面砖,可以隔开楼层间的噪音滋扰,在建筑物表面铺贴该砖除了具有陶瓷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美观耐用外,还能将室内和室外温差、嗓音隔开,使人们在室内可以免受严寒酷暑以及噪音的侵扰,给人们一个冬暖夏凉,环境幽静的居室,大大减少开暖气冷气的时间,节约大量能源,减少污染,是理想的环保节能新型建筑材料。
但现有隔热复合砖隔热效果效果虽然较好,但强度不够,只能贴在墙壁的表面,其在建筑过程中会有多一道工序,投入的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复合砖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隔热复合砖强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制备出强度高、隔热效果极佳、隔音效果好且质量轻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将30~45wt%的高岭土、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和2~5wt%的二氧化硅微粉与水混合均匀,在1500~1700℃下保温1~3h;
(2)将温度降到600~700℃后,再加入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和1~2wt%的发泡剂,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再在900~1000℃下保温3~5h;
(3)保温完成后,在室温条件下养护24~48h,将半成品砖脱出模具,然后在100~120℃条件下干燥20~36h;最后在1400~1550℃条件下保温3~5h,即得成品;
所述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镁、碳酸氢钠、碳化硅、水玻璃或碳黑。本发明中,作为最优的设置方式,所述发泡剂优选为碳化硅。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高岭土为45wt%、铝酸钙水泥为5wt%、石棉纤维为4wt%、Al2O3为25wt%、粉煤灰为17wt%、二氧化硅微粉为2wt%、发泡剂为2wt%;其中,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高岭土为37.5wt%、铝酸钙水泥为10wt%、石棉纤维为6wt%、Al2O3为23wt%、粉煤灰为22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wt%;其中,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
作为最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高岭土为30wt%、铝酸钙水泥为15wt%、石棉纤维为8wt%、Al2O3为20wt%、粉煤灰为25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5wt%;其中,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4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生产出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具有强度高、隔热效果优且质量轻的优点;本发明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可直接做墙砖使用,能极大地减少建筑时的人工投入;同时,本发明生产出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还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效果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将45wt%的高岭土、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和2wt%的二氧化硅微粉与水混合均匀,在1500~1700℃下保温1~3h;
(2)将温度降到600~700℃后,再加入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和2wt%的发泡剂,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再在900~1000℃下保温3~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4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遮阳式平板夯
- 下一篇:具有爆胎监测的跟驰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