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5006.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李忠新;王露萱;苏江舟;柯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4 | 分类号: | A61F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双向 自由度 手指 假肢 | ||
1.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转感受器、内转感受器、锥齿轮组、凹槽凸轮A(4)、凹槽凸轮B(7)、双向铰接轴(8)、近指节(9)、指架(14);
其中,所述双向铰接轴(8)为具有侧转轴和内转轴的构件;
所述侧转感受器由侧转感受器垫(1)、膜片弹簧A(2)、连杆A(3)、滚珠组成;
所述内转感受器由内转感受器垫(12)、膜片弹簧B(13)、连杆B(11)、滚珠组成;
所述锥齿轮组由大锥齿轮A(5)、大锥齿轮B(6)及一个换向小锥齿轮(10)组成;
其连接关系如下:侧转感受器、内转感受器均固定在指架(14)内表面上,双向铰接轴(8)的侧转轴与指架(14)上的支撑座活动连接,且双向铰接轴(8)的侧转轴与凹槽凸轮A(4)固定连接,侧转感受器上的连杆A(3)与凹槽凸轮A(4)滑动配合连接;凹槽凸轮B(7)与指架(14)上的支撑座活动连接,且凹槽凸轮B(7)与双向铰接轴(8)的内转轴位于同一个轴线上,近指节(9)底部的圆柱结构套装在双向铰接轴(8)的内转轴上,大锥齿轮B(6)与近指节(9)底部的圆柱结构固连,大锥齿轮A(5)与凹槽凸轮B(7)固连,换向小锥齿轮(10)与指架(14)外壳活动连接,同时,换向小锥齿轮(10)分别与两侧的大锥齿轮A(5)和大锥齿轮B(6)啮合,内转感受器上的连杆B(11)与凹槽凸轮B(7)滑动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铰接轴(8)的侧转轴为其轴线垂直于构件基体平面的带有键的轴,内转轴为其轴线平行于构件基体平面的轴,其中,侧转轴的轴线与内转轴的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架(14)为壳体,壳体的外表面上有两个支撑座结构,一个支撑座带有圆孔,另一个支撑座带有定轴,并且,圆孔和定轴的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转感受器中的侧转感受器垫(1)为圆形的盖状结构,膜片弹簧A(2)套装在侧转感受器垫(1)上,且膜片弹簧A(2)的外圆锥面与侧转感受器垫(1)的内圆周面紧密贴合,连杆A(3)的一端固定在膜片弹簧A(2)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滚珠活动连接;所述内转感受器中的内转感受器垫(12)为圆形的盖状结构,膜片弹簧B(13)套装在内转感受器垫(12)上,且膜片弹簧B(13)的外圆锥面与内转感受器垫(12)的内圆周面紧密贴合,连杆B(11)的一端固定在膜片弹簧B(13)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滚珠活动连接;其中,膜片弹簧A(2)和膜片弹簧B(15)的轴线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A(3)使侧转感受器垫(1)所在平面与凹槽凸轮A(4)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述连杆B(11)使内转感受器垫(12)所在平面与凹槽凸轮B(7)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其特征在于,设侧转轴线与内转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为O点,大锥齿轮B(6)和换向小锥齿轮(10)的轴线的相交点为A点,大锥齿轮B(6)和换向小锥齿轮(10)的最小接触圆与锥齿轮组轴线构成的平面相交点为B点,当满足∠ABO≦90°时,大锥齿轮B(6)随近指节(9)绕O点发生侧转时,不会和换向小锥齿轮(10)发生根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0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残障人用操控手钳
- 下一篇: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器官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