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5006.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6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李忠新;王露萱;苏江舟;柯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4 | 分类号: | A61F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双向 自由度 手指 假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结构运动型手指假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指实现两向自由度的运动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当今的运动型手指假肢(机械控制或电控),多为单自由度形式,即仅能够实现单指的内转运动。这样虽然能够实现大多手指运动,但是无法实现需要单指侧转(如:夹取)的运动。因此,实现单指的内、侧两向偏转的结构将进一步提高手指假肢的实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运动型手指假肢自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双向自由度的手指假肢,它包括:侧转感受器、内转感受器、锥齿轮组、凹槽凸轮A、凹槽凸轮B、双向铰接轴、近指节、指架;
其中,所述双向铰接轴为具有侧转轴和内转轴的构件;
所述侧转感受器由侧转感受器垫、膜片弹簧A、连杆A、滚珠组成;
所述内转感受器由内转感受器垫、膜片弹簧B、连杆B、滚珠组成;
所述锥齿轮组由大锥齿轮A、大锥齿轮B及一个换向小锥齿轮组成;
其连接关系如下:侧转感受器、内转感受器均固定在指架内表面上,双向铰接轴的侧转轴与指架上的支撑座活动连接,且双向铰接轴的侧转轴与凹槽凸轮A固定连接,侧转感受器上的连杆A与凹槽凸轮A滑动配合连接;凹槽凸轮B与指架上的支撑座活动连接,且凹槽凸轮B与双向铰接轴的内转轴位于同一个轴线上,近指节底部的圆柱结构套装在双向铰接轴的内转轴上,大锥齿轮B与近指节底部的圆柱结构固连,大锥齿轮A与凹槽凸轮固连,换向小锥齿轮与指架外壳活动连接,同时,换向小锥齿轮分别与两侧的大锥齿轮A和大锥齿轮B啮合,内转感受器上的连杆B与凹槽凸轮B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铰接轴的侧转轴为其轴线垂直于构件基体平面的带有键的轴,内转轴为其轴线平行于构件基体平面的轴,其中,侧转轴的轴线与内转轴的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所述指架为壳体,壳体的外表面上有两个支撑座,其中一个支撑座带有圆孔,另一个支撑座带有定轴,并且,圆孔和定轴的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所述侧转感受器中的侧转感受器垫为圆形的盖状结构,膜片弹簧A套装在侧转感受器垫上,且膜片弹簧A的外圆锥面与侧转感受器垫的内圆周面紧密贴合,连杆A的一端固定在膜片弹簧A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滚珠活动连接;所述内转感受器中的内转感受器垫为圆形的盖状结构,膜片弹簧B套装在内转感受器垫上,且膜片弹簧B的外圆锥面与内转感受器垫的内圆周面紧密贴合,连杆B的一端固定在膜片弹簧B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滚珠活动连接;其中,膜片弹簧A和膜片弹簧B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连杆A使侧转感受器垫所在平面与凹槽凸轮A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述连杆B使内转感受器垫所在平面与凹槽凸轮B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工作原理:作为运动源的残余断指挤压侧转感受器垫时,侧转感受器垫内的膜片弹簧A受到压缩,通过连杆A带滚珠的一端与凹槽凸轮A的滑动连接,使凹槽凸轮A绕侧转轴发生定轴转动,从而带动双向铰接轴及装配在双向铰接轴上的近指节一起侧转;当残余断指挤压力消失时,侧转感受器垫内的膜片弹簧A恢复原长,通过连杆A带滚珠的一端与凹槽凸轮A的滑动连接,使凹槽凸轮A绕侧转轴发生逆向的定轴转动,从而带动双向铰接轴及装配在双向铰接轴上的近指节侧转归回原位;当残余断指挤压内转感受器垫的时候,内转感受器垫内的膜片弹簧B受到压缩,通过连杆B带滚珠的一端与凹槽凸轮B的滑动连接,使凹槽凸轮B绕内转轴发生定轴转动,从而带动凹槽凸轮B侧的大椎齿轮A绕定轴发生转动,通过换向小锥齿轮,带动固连在近指节上的大锥齿轮B绕双向铰接轴的内转轴方向发生转动,即近指节发生内转;当残余断指挤压力消失时,内转感受器垫内的膜片弹簧B恢复原长,通过连杆B带滚珠的一端与凹槽凸轮B的滑动连接,使凹槽凸轮B绕内转轴发生逆向的定轴转动,从而通过锥齿轮组带动近指节回归原位;
其中,锥齿轮组的作用为:当近指节发生侧向偏转时,凹槽凸轮B和换向小锥齿轮位置保持不变,近指节与凹槽凸轮B、换向小锥齿轮发生分离,从而防止近指节与凹槽凸轮B发生干涉,同时,通过大锥齿轮A、大锥齿轮B的换向保持了内转时的转向与挤压内转感受器垫的方向一致,因此,设侧转轴线与内转轴线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为O点,大锥齿轮B和换向小锥齿轮的轴线的相交点为A点,大锥齿轮B和换向小锥齿轮的最小接触圆与锥齿轮组轴线构成的平面相交点为B点,当满足∠ABO≦90°时,大锥齿轮B随近指节绕O点发生侧转时,不会和换向小锥齿轮发生根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5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残障人用操控手钳
- 下一篇: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器官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