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渣焙烧脱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28632.8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周利;邬虎林;李玉柱;白晓光;张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渣 焙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钢渣焙烧脱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钢渣堆积量达4亿吨,据保守估算每年钢渣产生量约7500万吨,目前我国钢渣利用率不足10%,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目前,钢渣的综合利用方向主要有回收废钢、水泥、筑路材料及农业生产等几个方面,但钢渣的成分波动大,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这些碱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遇水产生膨胀,从而导致钢渣的利用率下降,硬度较大难磨的特点是其利用率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申请号200910094153.6,申请日2009.3.4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高磷鲡状铁矿脱磷方法,将原矿破碎后经400℃~800℃焙烧,磨矿后进行强磁选,再对矿粉进行酸浸,酸浸所采用的酸为工业硫酸或工业硝酸或工业盐酸,再采用弱磁选选出精矿和中矿。
申请号200810058801.8,申请日2008.8.1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高磷赤铁矿赤褐铁矿磁化焙烧一浸出降磷方法,采用磁化焙烧一湿法浸出降磷,对高磷铁矿石进行改性后,通过弱磁选机选别后得的铁精矿选择盐酸或者硫酸进行浸出降磷。
但是,上述两种技术工艺复杂,酸侵后酸液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渣焙烧脱磷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使得钢渣的全铁品位得到提高,磷和硫含量降低,提高了钢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渣焙烧脱磷方法,包括:
对钢渣进行研磨,研磨后钢渣利用造球装置进行造球处理,形成生球;
对生球进行干燥、预热和焙烧。
进一步:形成生球过程包括:对钢渣原渣进行研磨处理,使得处理后钢渣的粒度全部小于3mm;对研磨后的钢渣添加皂土配料,将配好的钢渣料倒入圆盘造球机中,加水完成造球。
进一步: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皂土的添加比例为5%。
进一步:对生球进行干燥、预热和焙烧过程包括:对生球在110℃下干燥2h,然后在马弗炉600℃下预热10min;将预热球放入焙烧炉,在温度为1280℃,氧化气氛条件下,焙烧10min。
进一步:由焙烧炉顶部通入工业氧气,使得钢渣在氧化气氛下充分反应,从而提高脱磷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化学分析步骤,对焙烧前后钢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化学分析,最终得出脱磷效率。
进一步:生球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TFe24.99%、FeO17.51%、CaO30.74%、SiO216.4%、S0.297%,P0.614%,F0.12%。
进一步:焙烧后的钢渣,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TFe39.93%、FeO20.61%、CaO20.64%、SiO212.5%、S0.155%,P0.376%,F0.09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通过对钢渣进行简单破碎后达到造球要求即可,然后放入焙烧炉进行焙烧,在焙烧过程中通入氧气,最终得到满足下道工序生产要求的产品,整个操作工艺简单,费用低,不污染环境。
2、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使得钢渣的全铁品位得到提高,磷和硫含量降低,提高了钢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钢渣焙烧脱磷方法的工艺步骤包括:
步骤1:对所用钢渣进行研磨,研磨后钢渣利用造球装置进行造球处理;
步骤11:对钢渣原渣进行研磨处理,使得处理后钢渣的粒度全部小于3mm。
步骤12:对研磨后的钢渣按一定的比例添加皂土配料,将配好的钢渣料倒入圆盘造球机中,加水完成造球。
步骤2:对生球进行干燥、预热、焙烧。
步骤21:对生球(造好的钢渣球)在110℃下干燥2h,然后在马弗炉600℃下预热10min,最后,将预热球放入焙烧炉,在温度为1280℃,氧化气氛条件下,焙烧10min。
由焙烧炉顶部通入工业氧气,使得钢渣在氧化气氛下充分反应,从而提高脱磷效率。
步骤22:对焙烧前后钢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化学分析,最终得出脱磷效率。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试验前后钢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化验,从而计算经焙烧工艺处理后钢渣的脱磷效率。
实施例1
对在钢渣中添加5%皂土的前提下,不同焙烧制度下钢渣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见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8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