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释放亚甲基蓝二聚体的二氧化硅/磷酸八钙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6007.8 | 申请日: | 201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峰;李亚东;范琦;葛筱璐;李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84 | 分类号: | A01N43/84;A01N25/12;A01N25/08;A01P1/00;A61K31/5415;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释放 甲基 二聚体 二氧化硅 磷酸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释放亚甲基蓝二聚体的二氧化硅/磷酸八钙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原料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亚甲基蓝在不同领域被广泛采用,主要用于生物细胞染色后的荧光示踪和光敏氧化反应后产生单线态氧分子来灭菌等方面,也用于疟疾和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在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分子往往以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分子的聚集形态对其荧光性能、光敏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据Tardivo JP等人(Tardivo JP, Giglio AD, Oliveira CS, Gabrielli DS, Junqueira HC, Tada DB, Severino D, Turchiello RF, Baptista MS, Phtodiagnosis Photodynamic Therapy 2005; 2(3):175-191)和Seo SH等人(Seo SH, Kim BM, Joe A, Han HW, Chen X, Cheng Z, Jang ES, Biomaterials 2014; 35(10): 3309-3318)的研究报道亚甲基蓝单体和二聚体有不同的光化学反应路线,处于基态的亚甲基蓝单体分子受光激发后,通过与氧气分子交换能量后退激发返回基态,而氧气分子则转变为具有杀菌作用的单线态氧分子;而处于基态的亚甲基蓝二聚体分子通过分子内部电荷转移产生亚甲基蓝自由基,亚甲基蓝自由基可以与氧分子生成高反应活性的过氧分子,也可以生成其他的活性氧反应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亚甲基蓝二聚体相比于亚甲基蓝单体分子来说,在去除含氧量低的肿瘤组织方面有明显优势。毕竟在固态的肿瘤组织中,氧的供应和消耗不平衡往往会导致氧气分子的含量较低。提高亚甲基蓝二聚体浓度可以通过增加溶液中亚甲基蓝浓度来实现,但是这会对正常组织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亚甲基蓝在光作用下可以发生光敏化学反应从而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细菌,这在水产养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水体中定期投放亚甲基蓝可以及时杀害水体内的细菌,能有效保持水产物健康生长的水体环境。据Usacheva MN 等人(Usacheva MN, Teichert MC, Biel MA,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 2003; 71: 87-98)报道,相比于亚甲基蓝单体,亚甲基蓝二聚体倾向于在细胞表面聚集,在光激发作用下会产生更有效的光化学反应,进而显著提高灭菌效果。但是单纯依靠增加浓度来提供水体中亚甲基蓝二聚体的方法会对养殖的水产物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加深水体颜色,对水体的通透性等水体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果亚甲基蓝分子以二聚体为主的方式自颗粒内释放至溶液中则会有效改善亚甲基蓝浓度增大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能够自颗粒内释放亚甲基蓝二聚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释放亚甲基蓝二聚体的二氧化硅/磷酸八钙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步骤如下:
(1)在含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氨水、亚甲基蓝和正硅酸乙酯后搅拌反应4小时,离心并用乙醇洗涤沉降物后再用乙醇配制成含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
(2)在含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至9,随后加入聚乙二醇,搅拌反应1小时后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倒入,再搅拌反应3小时;
(3)将步骤(2)得到的反应溶液离心,并用乙醇洗涤沉降物后在70oC下干燥12小时,即得到释放亚甲基蓝二聚体的二氧化硅/磷酸八钙颗粒。
其中,步骤(1)中水、乙醇、氨水和正硅酸乙酯的体积比为26.74:5:0.72:1,亚甲基蓝的浓度为2.32毫摩尔每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植物培育的补光灯具
- 下一篇:新型USB供电LED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