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结构及拉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6755.6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滕松;杨少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结构 拉延 方法 | ||
1.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座;
第一压边件和第二压边件,所述第一压边件和所述第二压边件分别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第一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模座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二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
上模座,所述上模座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以及
压料件,所述压料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上模座上,且所述压料件与所述第二压边件上下对应,所述压料件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模座的最低点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具有凸模和凹模中的其中一个,所述上模座具有凸模和凹模中的另一个,
所述第一压边件和所述第二压边件共同环绕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外边缘,所述压料件邻近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边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件形成为环形形状,所述第二压边件设在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压边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边件和所述下模座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第二压边件和所述下模座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压边件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块设在所述第二压边件上,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下模座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可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多个且所述多个限位块间隔开分布,所述限位槽为多个且所述多个限位槽间隔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边件通过第一氮气弹簧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压料件通过第二氮气弹簧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上模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件通过气垫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下模座上。
9.一种采用模具结构进行拉延的拉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座、可移动地设在下模座上的第一压边件和第二压边件、设在所述下模座的上方的上模座、以及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压料件,所述第一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模座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二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压边件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压料件与所述第二压边件上下对应,所述压料件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模座的最低点的高度,所述下模座具有凸模,所述上模座具有凹模,所述拉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板料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
S2、所述上模座和所述压料件一起向下移动;
S3、所述压料件与所述第二压边件、且所述上模座和所述第一压边件同时将所述板料加紧后,所述压料件向下推动所述第二压边件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向下移动,且所述上模座向下推动所述第一压边件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向下移动;
S4、所述第二压边件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后所述上模座继续向下移动,所述压料件相对于所述上模座向上移动;
S5、所述板料与所述下模座的所述凸模接触后所述板料开始成型,直至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达到闭合状态成型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模具结构进行拉延的拉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边件和所述第二压边件共同环绕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外边缘,所述压料件邻近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外边缘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7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CP输水管道缠丝机导丝小车手动快速返回装置
- 下一篇:制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