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高压浮地的开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7439.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2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宁志华;王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张振军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高压 漏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漏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适合高压浮地的开漏电路。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中,会时常使用到开漏(OD,open drain)电路或开集(OC,open collector)电路,其中“漏”和“集”分别对应MOS管的漏极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开漏电路是指以MOS管的漏极为输出端的电路,可以将某一电源电压下的控制信号转换成另一种电源电压下的信号,常用于电源管理芯片中不同供电模块之间信号的传递。
传统的开漏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信号EN经过反相器11后输入至开漏MOS管M1的栅极,因此栅极信号Vg1是电源Vdd1下的电平信号。开漏MOS管M1的漏极通常会添加上拉电阻R1,换言之,常规的开漏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和开漏MOS管M1,将电源Vdd1下的栅极信号Vg1转换成电源Vdd2下的电平信号OUT,用于控制其他相关模块。另外,为了产生与电平信号OUT同电源电压下逻辑互补的信号OUT#,则可以通过电平移位电路12以及另一开漏电路来实现,其中电平移位电路12的电源为Vdd1,另一开漏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2和开漏MOS管M2。
上述电路是开漏电路的基本形式,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但是,这种电路的应用范围比较局限。首先,普通薄栅工艺下的MOS管的栅极耐压有限,当电源电压较高时,高电平的控制信号会将开漏MOS管M1、M2的栅极击穿;其次,在很多情况下,例如开漏MOS管M1、M2的源极串联采样电阻或限流管等元件,反相器11与开漏电路不共地,当开漏电路的地浮空时,开漏电路的正常功能就无法实现,甚至可能造成短路和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高压浮地的开漏电路,能够安全工作在高压电源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高压浮地的开漏电路,包括:
第一开漏MOS管,其栅极接收输入的栅极控制信号,其漏极作为所述开漏电路的输出端,其源极连接至浮地,所述浮地的电位独立于地电位;
第一齐纳二极管,其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栅极,其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源极;
第二齐纳二极管,其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漏极,其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源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开漏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栅极串联的限流电阻,所述栅极控制信号经由所述限流电阻传输至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栅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开漏电路还包括:电平移位电路,对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移位,将其转换成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栅极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包括:MOS管,其漏极经由上拉电阻连接至电源,其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其源极接地,该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栅极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平移位电路包括:
电流源;
MOS管,其漏极连接所述电流源的输出端,其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其源极接地,该MOS管的漏极输出所述栅极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漏极经由上拉电阻连接至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开漏电路还包括:
第二开漏MOS管,其漏极作为所述开漏电路的逻辑互补输出端,其源极连接至所述浮地,其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漏极;
第三齐纳二极管,其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开漏MOS管的漏极,其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漏MOS管的源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漏极和第二开漏MOS管的漏极分别经由上拉电阻连接至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级联的开漏结构,所述开漏结构包括开漏MOS管和齐纳二极管,其中,
第一级开漏结构中,开漏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一级开漏结构的输出端,开漏MOS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浮地,开漏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开漏MOS管的漏极,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开漏MOS管的漏极,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开漏MOS管的源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7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