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0818.5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显;牛瑞;徐小磊;唐永明;陈长健;杨俊;刘寅虎;朱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吸附 式双塔 干燥 装置 受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所述干燥装置具有两个通过电磁阀与换向阀配合实现互相切换工作状态的干燥塔,当干燥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或工作间隔状态时,与两干燥塔相连的换向阀的排气口被封闭,使两干燥塔与大气隔绝,从而防止干燥塔受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三位五通先导电磁阀,其具有一个进气口,两个出气口,以及两个与大气连通的排泄口;所述换向阀为三位五通先导气动换向阀,其具有一个与压缩空气源连接的进气口,两个分别与两干燥塔进气口相连的出气口,两个与电磁阀出气口相连的先导压力输入口,以及两个与大气连通的排泄口;当干燥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或工作间隔状态时,电磁阀的线圈失电,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排泄口相通,换向阀的先导压力输入口失压,关闭换向阀的排泄口,从而确保干燥塔与大气之间隔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干燥塔的出气口分别经单向阀后连接最小压力阀和电磁阀的进气口,所述两个干燥塔的出气口之间通过装有节流阀的独立气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的两个阀组件,每个阀组件均具有可滑动的活塞、先导压力输入口、以及设置于阀体上的互相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排泄口,活塞的第一端设置有模板和压簧,所述模板与先导压力输入口之间形成密封的先导压力腔,活塞的第二端设置有阀芯,当压簧处于释放状态时,阀芯的外侧面封闭排泄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为通路;当压簧处于压缩状态时,阀芯的内侧面封闭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气路,出气口和排泄口之间为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阀组件共用一个设置于阀体上的进气口,所述阀体内具有腔室,该腔室具有与两个阀组件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口、以及分别与两个阀组件的出气口和排泄口连通的两个出气口,腔室的出气口与对应阀组件出气口和排泄口形成一个三通管路;当某一侧阀组件的压簧处于释放状态时,腔室相应侧的出气口与该阀组件的出气口之间为通路,此时,该侧阀组件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当某一侧阀组件的压簧处于压缩状态时,腔室相应侧的出气口被封闭,此时,该侧阀组件的出气口和排泄口之间为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开设有两组容阀芯穿过的通孔,靠近阀芯一端的通孔为腔室的出气口,远离阀芯的通孔内壁嵌有包裹在活塞上的密封圈,用于隔断腔室与先导压力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具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左侧和右侧气路的线圈,当两线圈不得电时,电磁阀的进气口处于封闭状态,排泄口与出气口相连通;当一侧线圈得电且进气口输入的压力大于自身的先导压力,则电磁阀该侧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导通,且该侧排泄口关闭;电磁阀只能有一侧线圈得电,两线圈不能同时得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装置工作时,电磁阀线圈得电一侧的出气口向换向阀的先导压力口输出先导压力,使换向阀进气口与该侧的出气口相通,从而向相应侧干燥塔输入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一部分送入风缸,一部分反向吹入另一侧干燥塔后经换向阀另一侧的排泄口排向大气,使另一侧干燥塔处于再生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吸附式双塔干燥装置受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换电磁阀线圈的得失电,可实现两干燥塔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08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