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组合减震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41128.1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岩;王东升;孙治国;华承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桥梁 组合 减震 系统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组合减震系统,包括:桥梁结构体系和减震结构体系;其中桥梁结构体系包括:主梁(3)、桥墩(4)、设置于桥墩(4)顶部的垫石(5)和设置于垫石(5)顶部用于支撑主梁(3)的支座(6);
其特征在于:减震结构体系包括,抗震棒(1)和拉索限位器(2);
所述抗震棒(1)采用低屈服钢制成,且由锚固段和变形段组成,锚固段锚固在桥墩中,变形段端部呈球状并伸入到主梁(3)中与主梁(3)铰接;
所述拉索限位器(2)是将钢绞线连接于主梁(3)和桥墩(4)之间,在桥墩左右各设置一个拉索限位器(2)。
2.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组合减震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抗震棒(1)进行推倒分析,通过控制抗震棒(1)的应变来确定其不同阶段的位移值,包括弹性位移限值D1、设计位移D2和设计极限位移D3;
步骤二,在正常使用阶段和多遇地震下进行强度设计,即不考虑盆式活动支座对水平刚度的贡献,按初步确定抗震棒(1)的数量并采用抗震棒(1)弹性刚度,以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验算抗震棒(1)的强度;若抗震棒(1)变形超过弹性位移限值D1,则需增加抗震棒(1)数量、重新验算,直到满足要求;
步骤三,设计地震下验算抗震棒(1)的位移;相对规则桥梁简化抗震设计可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假定设计位移D2后确定抗震棒(1)的等效刚度,而将等效阻尼比忽略或作为安全贮备,以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验算抗震棒(1)的位移值小于设计准则中的位移限值;非规则及较为复杂桥梁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步骤四,拉索限位器(2)的设计;当抗震棒(1)达到及超过设计地震下的设计位移D2时拉索限位器(2)开始工作,拉索限位器(2)间隙即为抗震棒(1)的设计位移D2;拉索限位器(2)的刚度需要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及试算的方法确定,初次试算刚度的确定:当抗震棒(1)的变形从限位器(2)发挥作用到抗震棒(1)达到极限位移时,限位器与抗震棒(1)的恢复力增量之和不低于上部结构重量的0.02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11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缆索升降机器人
- 下一篇:人行道地砖镶边式绿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