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2416.9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俊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4;H01B7/08;H01B7/02;H01B7/17;H01B7/29;H01B7/4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06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连接 电缆 | ||
1.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2.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三角形放置,且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两两相外切的, 在任一横截面上,依次连接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呈现一正三角形形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左表面、右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接地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形成的中央间隙中;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3.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下表面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粘结层的上表面由三个单一平面构成,两根慢速充电电线的上表面的连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上表面的连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俊,未经吴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4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箱房
- 下一篇:建筑体系张弦结构中预应力索失效下的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