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薄膜、包装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6171.7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江继忠;鲍祖本;潘健;汪学文;张和平;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32;B32B27/18;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45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薄膜 包装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乙烯薄膜,依次包括: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
所述电晕层的原料包括:45wt%~50wt%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50wt%~55wt%的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中间层的原料包括:20wt%~25wt%的低密度聚乙烯和75wt%~80wt%的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包括:75wt%~80wt%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20wt%~25wt%的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聚乙烯薄膜由所述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原料共挤出吹塑成型,所述共挤出吹塑成型的吹胀比小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1:(1~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的原料还包括硅酮类化合物,所述硅酮类化合物的质量为热封层中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总质量的0.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的原料还包括开口剂,所述开口剂的质量为热封层中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总质量的0.5%~1.5%。
5.一种包装复合膜,依次包括:聚丙烯膜、聚酰胺膜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薄膜,所述聚酰胺膜与聚乙烯薄膜的电晕层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膜的表面有聚偏二氯乙烯涂布层,所述聚偏二氯乙烯涂布层与聚丙烯膜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膜与聚乙烯薄膜的复合剥离力≥3N/1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膜为双向拉伸聚丙烯经印刷后的聚丙烯印刷膜。
9.一种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第一胶黏剂,将聚丙烯膜与聚酰胺膜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膜;
2)采用第二胶黏剂,将聚乙烯薄膜与所述复合膜进行复合,得到包装复合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二胶黏剂的上胶量为3g/m2~3.5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61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墨件装置
- 下一篇:50%棉30%绢丝20%羊毛双面提花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