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管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46764.3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康太郎;堂前拓己;斋木健藏 | 申请(专利权)人: | 揖斐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15/00 | 分类号: | C25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孟伟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是于2012年3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10071583.8、发明名称为“排气管的制造方法”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对发动机所排出的尾气中所含有的有害气体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包含有排气管的尾气通路上设有催化转换器。
为了提高利用催化转换器净化有害物质的净化效率,需要将尾气及尾气流通的排气管等的温度维持在适于催化剂活化的温度(下文也称为催化剂活化温度)。
但是,在发动机的高速运转时,尾气的温度会暂时性为超过1000℃的高温。因而,尾气的温度有时会超出催化剂活化温度的上限值。其结果,具有难以有效地进行尾气的净化、或催化剂发生劣化这样的问题。
因此,对于与汽车发动机相连接的排气管,要求其在汽车发动机的高速运转时能够将在排气管内流通的尾气的热散到外部。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的排气管,其通过在由金属构成的筒状基材的表面形成有由结晶性无机材和非晶态无机材构成的层而形成。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排气管中,由结晶性无机材和非晶态无机材构成的层的红外线发射率高于基材的红外线发射率、散热性优异。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排气管中,位于结晶性无机材的外周面侧的位置的非晶态无机材的平均厚度为20μm以下、散热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3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32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能够提供散热性优异的排气管。但是,现状是,热切期望散热性进一步优异的排气管、特别是散热性更进一步优异的排气管的登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以散热性进一步提高为目的,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特定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比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的散热性更为优异的排气管,从而得到了本发明。
即,第1方面所述的排气管的制造方法为具备金属基材以及形成在上述金属基材的表面上的表面被覆层的排气管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涂膜形成工序以及加热工序,
在所述涂膜形成工序中,使用含有无机玻璃颗粒和电沉积树脂的涂料来进行电沉积涂装,从而在上述金属基材的表面形成涂膜;
所述加热工序在上述涂膜形成工序之后,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在上述电沉积树脂的烧失温度以上的温度对涂膜进行加热,进一步在上述无机玻璃颗粒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对涂膜进行加热。
即,在第1方面所述的排气管的制造方法中,在涂膜形成工序中,使用含有电沉积树脂的涂料来进行电沉积涂装,从而在金属基材的表面形成涂膜。其后,在加热工序中,在电沉积树脂的烧失温度以上的温度对涂膜进行加热,进一步在无机玻璃颗粒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对涂膜进行加热。其结果,形成在表面具有凹部的表面被覆层。
使用图1(a)和图1(b)及图2(a)~图2(e)进行说明。
图1(a)为示意性示出本发明中的阴离子型电沉积涂装的模式的说明图。
图1(b)为示意性示出本发明中的阳离子型电沉积涂装的模式的说明图。
图2(a)~图2(c)为示意性示出在本发明中的涂膜形成工序中所产生的现象的一例的说明图,图2(d)~图2(e)为示意性示出在本发明中的加热工序中所产生的现象的一例的说明图,其中,图2(a)中的涂料含有电沉积树脂、无机玻璃颗粒和无机颗粒,图2(e)中的表面被覆层含有无机玻璃颗粒和无机颗粒。
如图1(a)和图1(b)所示,作为本发明中的电沉积涂装,有阴离子型电沉积涂装和阳离子型电沉积涂装。
另外,在图2(a)~图2(e)所示的示例中,作为电沉积树脂使用了阴离子型电沉积树脂,但作为电沉积树脂也可以使用阳离子型电沉积树脂。并且,在涂料和表面被覆层中含有无机颗粒,但也可以不含有无机颗粒。
在阴离子型电沉积涂装中,作为电沉积树脂,使用阴离子型电沉积树脂。
阴离子型电沉积树脂具有与碱反应而形成盐的官能团(例如羧基),通过被碱(例如有机胺)中和而带负电(参照下式(1))。
R-COOH+NR3→R-COO-+NR3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揖斐电株式会社,未经揖斐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6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