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铆银点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5026.5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1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H11/04 | 分类号: | H01H11/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4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铆银点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开关铜片上铆接银点的装置,以及铆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墙壁开关面板产品的开关中,往往会有一些可动的铜片,按下开关时可以使铜片动作,铜片顶端的银点与电源接通,接通电路。在开关过程中,容易产生火花和电弧,在铜片接触端使用银点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已有不少装置可用于铆接银点的自动加工,如:一种双轨道式银触点自动铆接装置(102626756A)、一种冲压件银触点的自动成型铆接装置(203484547U)和弯轨道式银触点自动铆接模具(102626755A)等。这些装置初步实现了银点铆接的自动化,但自动程度较低,且与开关铆接件的形状完全不同,不相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自动铆银点装置,以提高银点铆接的自动化水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银点自动铆接方法,以自动化方式实现银点快速铆接。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铆银点装置,包括
铆接机构,悬置于架体,用于铆接银点;
第一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设置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宽度逐渐变窄;第一姿态调整槽一端与第一螺旋位置 调整构件相连接,第一姿态调整槽另一端与第一输送轨道相连接;
第一容置空间上的铜片,经过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时,首先进行初始姿态调整,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的宽度逐渐变窄,其尾部是沿导向面方向的长槽,宽度为铜片厚度,外沿宽度为铜片厚度,铜片调整槽为铜片进入第一姿态调整槽做准备;
第二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第二容置空间,在第二容置空间的内侧设置第二螺旋位置调整构件,第二螺旋位置调整构件的宽度逐渐变窄,只允许一粒银点通过,作为银点初始姿态调整,为进入第二姿态调整槽做准备;第二姿态调整槽一端与第二螺旋位置调整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送轨道相连接。
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一输送导轨,第一输送件受动力源控制而往复运动;沿第一输送导轨的输送方向,在第一输送件前端设置定位腔,以定位来自于所述的第一输送轨道上的铜片;
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和第二输送导轨,第二输送导轨受第二动力源控制而往复运动;沿第二输送导轨输送方向,第二输送导轨前端能通过定位腔而推动定位腔中的铜片,使铜片的铆接孔端置于铆接机构正下方;
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动力源和第三输送导轨,第三输送导轨受第三动力源控制而往复运动;沿第三输送导轨输送方向,第三输送导轨前端设有定位口,定位口能放置来自第二输送轨道上的银点,并将银点输送至铆接孔下方。
第一姿态调整槽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输送轨道连接处,还设有导向块,以防止铜片的重叠,铜片被整齐的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上。
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上,还设有废料口,物料经过时,废料可以从废料口掉出,防止废料进第一输送轨道,影响设备的运行。
第一姿态调整槽是一个螺旋下降的卡槽,方向由垂直螺旋转变为水平,铜 片是以垂直的姿态,落入第一姿态调整槽,进入不了第一姿态调整槽的铜片,又落入到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姿态调整槽内的铜片,铆接部位一致朝上,随着第一姿态调整槽的螺旋下降的角度变化,第一姿态调整槽里的铜片也随着角度的变化,由垂直变为水平方向,此时,第一姿态调整槽内的铜片的铆接部位一致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中心点;第一姿态调整槽与第一输送轨道的无缝连接,能使铜片以预设方向位置顺利进入第一输送轨道,使设备的自动化提高,减少设备的故障。
第二姿态调整槽是一个螺旋下降的卡槽,卡槽由垂直螺旋转变为水平,首先,银点是以水平的姿态,落入第二姿态调整槽,没有落入第二姿态调整槽的银点,重新又落入第二容置空间;此时第二姿态调整槽上的银点铆接点一致朝向第二容置空间的中心点,通过第二姿态调整槽的螺旋下降的角度变化,变为水平方向,第二姿态调整槽里的银点,随着第二姿态调整槽的角度变化,此时银点的铆接点一致朝上,第二姿态调整槽和第二输送轨道的无缝连接,能使银点顺利进入第二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上的物料方向一致,使设备的自动化提高,减少设备的故障。
本发明公开一种银点自动铆接方法,包括
以持续振动的方式将第一容置空间上的铜片自动置于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途经第一螺旋位置调整构件尾部的长槽,到达第一姿态调整槽,对铜片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铜片在第一输送轨道上的方向一致,并铜片的铆接孔端能处于施压部件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5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