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的轻型支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7511.6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仇文革;章慧健;潘建平;黄黆;李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岩层 块状 隧道 轻型 支护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的轻型支护技术,属于隧道支护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建设发展很快,隧道施工中各式各样围岩层出不穷,而我国水平缓倾围岩分布很广。但目前国内对水平缓倾岩层隧道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际。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3-200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均未对水平岩层隧道作出任何规定,导致设计此类隧道时,无可执行规范条例供参考,基本以工程类比法为主,类比基础(评判围岩好坏的指标)仍然是通用的围岩级别,然后回到正常岩层隧道的经验进行设计和施工。对该类岩层的特性及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并没有从“怕软不怕散”的本质上加以认识和改进。
依照围岩分级的理念,围岩“完整但质软”和“破碎但质硬”都属于较差的围岩,都需要通过强支护,以抵抗围岩失稳。但仔细分析,两种围岩是有很大区别的:“完整但质软”的围岩由于本身岩块的强度不足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这就需要“补强”:人为提供强支护,补充围岩的强度、刚度不足;而“破碎但质硬”的围岩虽然也极易失稳,但其失稳是因为“散”,岩块本身强度往往高于外荷载作用,即通常所说的易发生结构控制性破坏,而不是应力控制型破坏,这种情况如若还是根据围岩分级的强支护原则,就显得有些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局部支护不当,适得其反,支护不密贴导致后续掉块击穿初期支护等等。而对于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目前的支护方案现状就是动辄使用格栅钢架、工字钢等强支护措施。
发明内容
通过对缓倾块状岩体隧道失稳破坏机理的认识,我们总结出“怕软不怕散”的结论。因此换个思路,对于“破碎但质硬”的围岩为何不把岩块本身强度利用起来,就像一小块石头很容易被水冲走,用铁丝网网住一筐石头则可以用来做水坝。基于上述理念,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求一种适用于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的轻型支护体系,使之能施以巧劲,通过将块状岩体(散体)组织起来形成承载结构的方式,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
适用于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的轻型支护方法,通过设置径向锚杆和超前锚杆,并将两者与W钢带连接共同组成轻型支护系统,把散体的围岩组织起来,形成承载拱,充分发挥围岩的潜在承载能力,具体包含如下的处理步骤:
1)在前续超前锚杆的支护下,开挖隧道,架设W钢带;所述W钢带具有开孔,方便与径向锚杆和超前锚杆连接;
2)施作径向锚杆,并将锚杆与W钢带连接;
3)施作超前锚杆,并将锚杆与W钢带连接;
4)循环执行1)至3)步,直至施工结束。
本发明适用于缓倾岩层块状岩体隧道的轻型支护,由超前锚杆、径向锚杆,以及W钢带组成的联合支护体系,通过施作超前锚杆将岩块沿隧道纵向串接起来,实现“先支后挖”,解决隧道开挖后块状围岩自稳时间短的问题;通过径向锚杆一方面将岩块沿隧道环向串接形成承载拱结构,同时为超前锚杆提供尾部支点力;W钢带主要作用是为防止未被锚杆串接的岩块掉落,且超前锚杆和径向锚杆均可固定于W钢带。
本发明技术重点突出轻型支护模式,充分利用岩块本身强度。如若使用钢架、格栅与超前支护的组合体系安全上没问题,但是不经济。对于锚杆串接可靠的情况,使用钢筋或者数根钢筋间隔并列而成的钢架条带代替W钢带作为环向支护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本支护体系从隧道纵向、环向均对块体围岩加以约束,防止隧道开挖后的块体突然掉落坍塌,同时将强度较高的岩块组织起来,形成天然的承载拱。此种支护方法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机械投入少,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施工成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轻型支护体系的整体(W钢带与插接于上超前锚杆和径向锚杆的)结构示意图,超前锚杆20,径向锚30,W钢带40)
图2~6为本发明实施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以水平块状岩体隧道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如图2所示,隧道洞口段(一般围岩较差,岩体风化严重,异常破碎,不视为水平块状岩体,图中10)为钢架支撑的强支护,一般采用超前大管棚辅助措施,其初期支护采用型钢钢架或者格栅钢架、锚杆等等。在安全进洞(即可完全视为水平块状岩体),即洞口段10施工完成后,进入本发明所施行的轻型支护作业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