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式支撑梁停车防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2982.6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8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连路;陈森盛;马文杰;杨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优势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02 | 分类号: | B61K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支撑 停车 装置 | ||
1.一种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包括支撑梁(21)、安装在支撑梁(21)上双作用油缸(14),该双作用油缸(14)的左右端部各固定连接一左支撑座(13a)、一右支撑座(13b),左支撑座(13a)和右支撑座(13b)的顶面各固定一左制动轨(12a)和一右制动轨(12b),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座(13a)和右支撑座(13b)分别通过左摇杆(10a)、右摇杆(10b)与固定在支撑梁(21)的左右两端的左固定座(22a)、右固定座(22b)联接;
左摇杆(10a)的两端分别通过右销轴(11)与右支撑座(13b)、右固定座(22b)活动联接;
右摇杆(10b)的两端分别通过左销轴(9)与左支撑座(13a)、左固定座(22a)活动联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1)的顶面设置有分别置于所述左支撑座(13a)和右支撑座(13b)的内侧下方的左限位挡块(16a)和右限位挡块(16b);
所述左支撑座(13a)和右支撑座(13b)的内端下部均设置有一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左限位挡块(16a)和右限位挡块(16b)的顶部内侧接触的凸出部(23、24),与所述左限位挡块(16a)和右限位挡块(16b)配合以限制该停车防溜装置的制动位的限高及左制动轨(12a)和右制动轨(12b)的原始制动工作位的开档尺寸;
所述支撑梁(21)的顶面上设置有置于左限位挡块(16a)和右限位挡块(16b)的内侧的左支撑块(17a)和右支撑块(17b);
所述左支撑块(17a)和右支撑块(17b)的外侧面分别触压在所述左限位挡块(16a)和右限位挡块(16b)的内侧面上,用以限制左制动轨(12a)和右制动轨(12b)的移动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1)为整体式托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台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由4到6根平行的支撑梁(21)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1)的两端设置有压铁(1)、斜垫板(2)、调整板(3)、上绝缘板(4)、下绝缘套(5)、防松槽铁(6)和螺栓(7);该支撑梁(21)利用螺栓(7)依次通过压铁(1)、斜垫板(2)、调整板(3)、上绝缘板(4)、下绝缘套(5)、防松槽铁(6)固定在基本轨(8)上,且所述压铁(1)、斜垫板(2)、调整板(3)、绝缘板(4)自上而下紧压在基本轨(8)的顶面,所述下绝缘套(5)、防松槽铁(6)自下而上压紧在基本轨(8)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整体梁停车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油缸(14)为双作用单杆串联油缸,包括缸体Ⅰ(25),与缸体Ⅰ(25)一端串联的缸体Ⅱ(26),设置在缸体Ⅰ(25)内部的活塞杆(27)、活塞(28)和导向套(29),活塞(28)置于缸体Ⅰ(25)内且另一端与活塞杆(27)联接,导向套(29)置于缸体Ⅰ(25)一端,活塞杆(27)一端穿过该导向套(29)与设置在缸体Ⅱ(26)内的柱塞杆(30)的内端联接,缸体Ⅰ(25)与活塞(28)之间、活塞杆(29)与导向套(29)之间、缸体Ⅱ(26)与柱塞杆(30)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活塞杆(27)与活塞(28)为一体结构;缸体Ⅰ(25)与活塞(28)之间、活塞杆(27)与导向套(29)之间、缸体Ⅱ(26)柱塞杆(30)之间设置了由PTEF+BRONZE制成的耐磨环Ⅰ(31)、耐磨环Ⅱ(32)和耐磨环Ⅲ(33);
所述活塞(28)是一个,所述耐磨环Ⅰ(31)是两个,分别设置在活塞(28)的内外端部,其间的活塞(28)外与缸体Ⅰ(25)内壁之间设置有油封Ⅰ(34);
耐磨环Ⅱ(32)是两个,分别设置在导向套(29)的内外端部,其间的导向套(29)内壁与活塞杆(27)之间设置有油封Ⅱ(35);
耐磨环Ⅲ(33)是两个,沿轴向设置在柱塞杆(30)内端部,其间的柱塞杆(30)外与缸体Ⅱ(26)内壁之间设置有油封Ⅲ(36);
油封Ⅰ(34)、油封Ⅱ(35)和油封Ⅲ(36)均是两个,沿轴向设置;
所述活塞(28)与缸体Ⅰ(25)的端盖(37)之间的缸壁上开设有油孔Ⅰ(38),与由端盖(37)、活塞(28)及置于端盖(37)与活塞(28)之间的缸体Ⅰ(25)的部分缸体围成的端部工作油腔(39)相通;
所述柱塞杆(30)的内端端部与导向套(29)之间的缸体Ⅱ(26)的缸体壁上开设有油孔Ⅲ(40),与由柱塞杆(30)、导向套(29)及所述缸体壁围成的右工作油腔(41)相通;
所述活塞(28)与导向套(29)之间的缸体Ⅰ(25)的缸壁上开设有油孔Ⅱ(42),与由置于活塞(28)与导向套(29)之间的缸体Ⅰ(25)的另一部分缸体围成的左工作油腔(43)相通;
柱塞杆(30)的截面面积至少是活塞杆(27)的截面面积的2倍;
缸体Ⅱ(26)的长度至少为柱塞杆(30)的直径尺寸的1倍;
活塞杆(27)与柱塞杆(30)之间采用定心刚性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优势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优势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29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