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飞行器空气舵负载摆角的空气动力控制伺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4864.9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4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哲;李雪;刘春庆;曹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3/50 | 分类号: | B64C13/5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飞行器 空气 负载 动力 伺服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伺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空气舵负载摆角的空气动力控制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与一般地面使用的军、民用伺服系统相比,航天伺服系统对体积、重量、可靠性等有较高要求,总结来说主要具有高比功率、高可靠性、强环境适应性、高集成化、短时间工作的特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具有的驱动能力大、动态响应快、比功率高等特点占据了航天伺服系统的主要阵地,大量航天型号的伺服系统均适用液压伺服系统。但液压伺服系统的缺陷也很明显:组成复杂、工艺要求高、能源效率低、使用维护不便。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稀土永磁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动机、驱动控制理论的不断提高,机电伺服系统在比功率、可靠性、集成化等方面逐步提高,并且机电伺服系统本身具有使用维护方面、能源效率高等优点,使其在航天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成功应用的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已经达到5kW级别,采用一台驱动器控制一路机电作动器动作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也只有几十秒左右。对于飞行器空气舵负载空气动力控制要求,伺服系统必须具有“高功率质量比、快响应速度、高动态特性”等技术需求,加之需要进行空气动力控制的飞行器空气舵负载的伺服舱空间布局和质量限制,如果直接采用“一驱一”方案,将需要配套4台伺服驱动器分别控制驱动4台机电作动器,系统质量和空间布局都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空气舵负载摆角的空气动力控制伺服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飞行器空气舵负载的高动态、高工况要求,且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满足飞行器安装空间狭小的特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飞行器空气舵负载摆角的空气动力控制伺服系统,该系统包括与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的主伺服控制驱动器,主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输出端连通一个从伺服控制驱动器和两个主机电作动器,每个主机电作动器的输出端各自连接一个主驱动负载;从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两个从机电作动器,每个从机电作动器的输出端各自连接一个从驱动负载;主伺服控制驱动器接收控制系统发出的四路负载摆角位置指令信号,将第三负载和第四负载摆角位置指令信号传输给从伺服控制驱动器;同时,主伺服控制驱动器采集第一主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变信号,转换为电机转子角度信号用于空间矢量控制算法;主伺服控制驱动器实时采集第一负载的位移反馈信号,并将位移反馈信号与控制系统第一负载摆角位置指令信号进行比较,计算位置指令信号与反馈位移信号之间的偏差,对偏差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后,运用基于磁场定向的空间矢量控制算法生成第一驱动SVPWM信号;同理主伺服控制驱动器实时采集第二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变信号和第二负载的位移反馈信号,通过PID算法和空间矢量控制算法计算第二驱动SVPWM信号。主伺服控制驱动器将两路SVPWM信号进行放大、隔离、功率驱动后,分别驱动第一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转带动第一负载摆动,和驱动第二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转带动第二负载摆动。
所述的从伺服控制驱动器接收主伺服控制驱动器发出的第三、第四负载摆角位置指令信号;同时,从伺服控制驱动器采集第三机电作动器、第四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变信号和第三负载、第四负载的位移反馈信号,通过PID算法和空间矢量控制算法分别计算第三、第四驱动SVPWM信号。从伺服控制驱动器将两路SVPWM信号进行放大、隔离、功率驱动后,分别驱动第三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转带动第三负载摆动,和驱动第四机电作动器的电机旋转带动第四负载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4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品收纳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基板供给方法及半导体基板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