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6451.4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5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峰;刘惠;李贤;林泽峰;李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6 | 分类号: | A61L15/26;A61L15/18;A61L15/42;A61L27/46;A61L27/34;A61L27/58;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活性 玻璃纤维 内酯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969年,亨奇(Hench)教授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得45S5(45%SiO2-24.5%Na2O-24.5%CaO-6%P2O5)生物玻璃,并将其用于鼠股骨植入模型测试,发现体液环境下,其表面能快速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此晶体与相邻的骨细胞分泌出的胶原纤维结合,形成与宿主骨强度相当的界面结合。且后期发现,调整生物玻璃组成能使其与软组织形成比较好的界面结合。20世纪80年代已用于临床中耳骨的修复和牙周病损伤修复。
生物活性玻璃较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等使其在近些年发展更为壮大,1991年,亨奇课题组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稳定的生物活性玻璃,随后此法衍生了一系列方法,如模板法、静电纺丝法等,得到了很多不同组分与形貌的生物活性玻璃。
Kim等人首次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纤维(Adv.Funct.Mater.2006,16,1529),其不仅能在骨修复中起到纤维模板的作用,还具有优越的生物活性和成骨分化潜能。Hong等人利用电纺过程的相分离特性(Adv.Funct.Mater.2010,20,1503),制得中空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具有较好的药载和缓释性能。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优异的生物活性归结于快速的离子释放,但会使材料周围钙、磷酸根等离子浓度过高,对细胞的毒性较大,不利于直接用于骨或皮肤等组织的修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具有分级多孔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载药物/载基因能力,且可控制所载药物或基因的释放;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的应用,其有作为敷料用于皮肤创面修复的潜能,以及作为生物活性涂层用于骨修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150mg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加入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8%~12%的聚己内酯-乙酸溶液中,搅拌或超声波震荡使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在聚己内酯-乙酸溶液中分散均匀,再进行磁力搅拌30min,得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混合溶液;
(2)取4~10mL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混合溶液加入到直径为10cm的玻璃皿中,真空干燥2天,得到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聚己内酯复合膜。
优选的,步骤(1)所述聚己内酯-乙酸溶液中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40000~80000;
优选的,步骤(1)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I)将乙醇、水和2mol/L盐酸溶液混合,加入模板剂,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磷酸三乙酯(TEP)及硝酸钙,搅拌均匀得到生物玻璃前驱体溶液;
优选的,步骤(I)所述水的用量为1mL,所述2mol/L盐酸溶液的用量为1mL,所述乙醇与水的用量体积比为(6~14):1;
优选的,步骤(I)中所述水与所述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2.5~3.5):1;
优选的,步骤(I)所述正硅酸乙酯、磷酸三乙酯及硝酸钙摩尔比为:正硅酸乙酯:硝酸钙:磷酸三乙酯=(60~90):(36~6):8;
按照所述正硅酸乙酯、磷酸三乙酯及硝酸钙摩尔比,最终得到的生物活性玻璃纤维中氧化硅、氧化钙及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为:氧化硅:氧化钙:五氧化二磷=(60~90):(36~6):4;
优选的,所述模板剂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所述模板剂的用量为0~2g;
(II)将所述生物玻璃前驱体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密封陈化0.5~4天,得到陈化后的生物玻璃前驱体溶液;
(III)取5mL所述陈化后的生物玻璃前驱体溶液与等体积的乙醇混合,再加入300~500mg的粘结剂混合搅拌至得到透明溶液;
优选的,步骤(III)所述粘接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6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