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67351.3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谭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炉炉壳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焦生产中的炉壳维护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法熄焦是炼焦生产中的一项先进工艺,具有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功能,同时又可以提高焦炭质量。
干熄炉为圆形截面的竖式槽体,干熄炉炉壳为大型薄壁壳体结构,外壳用钢板制做,炉壳材质为Q235-A,壁厚是6-16mm,直径是5-12m。干熄炉炉壳是独立的圆筒形钢结构,其承受的荷载相当的大,炉内耐火材料有1200-2400吨,分别在冷却段、斜道段、预存段三段托砖板上承受,托砖板焊接在炉壳上。由于大气腐蚀和介质腐蚀,干熄炉炉壳内、外都发生了严重的腐蚀,有的腐蚀程度超过炉壳厚度的20%。有的炉壳由于里面内村破坏,高温直接接触炉壳,炉壳产生变形、氧化现象。炉壳的这些现象使强度降低了。如果炉壳强度不足,可能导致干熄炉耐火材料砖坍塌,影响干熄焦系统的正常生产。
因此已知的干熄炉炉壳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更换炉壳而增加炉壳强度的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测量干熄炉炉壳的腐蚀后的厚度数据
在干熄炉大修期间,炉内耐材拆除完毕后,在炉壳的托砖板焊接处、冷却段、上锥体部位测量炉壳的厚度;
b、确定加固筋板的型式
根据测量炉壳的腐蚀数据,经过计算炉壳的强度和刚度验算,确定加固筋板的规格、型号;
c、确定加固筋板的数量
根据测量炉壳的腐蚀数据,经过计算炉壳的强度和刚度验算,确定加固筋板的数量;
d、确定加固筋板的位置
根据测量炉壳的腐蚀数据,经过计算炉壳的强度和刚度验算,确定加固筋板的位置;
e、加固筋板焊接
根据干熄炉炉壳的外形尺寸和炉壳的腐蚀程度确定,加固筋的焊接位置。
本发明的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筋板的规格型号采用L100×100×10mm的角钢。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筋板的数量是按竖向依照圆周方向5°间隔计算确定,横向按1200mm间隔计算确定。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筋焊接在炉壳外壳上,尽量避免焊接在腐蚀严重的位置。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固筋板进行花焊焊接,焊接150mm,间隔100mm不焊接,焊接时采用两面焊接。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焊接前在焊接位置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达到Sta2级,焊接后按高于干熄炉炉壳防腐等级进行防腐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加固步骤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2、加强干熄炉炉壳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了干熄炉系统的正常生产;
3、加固措施简单实用,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熄炉炉壳加固措施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竖向筋板,2横向筋板,3干熄焦托砖板,4干熄炉炉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某焦化厂140t/h干熄焦系统,直径102700mm,高度是20米,炉内耐火材料重量计1400吨。2005年建成投产,2014年测量炉壳腐蚀严重,最大的程度腐蚀了炉壳6mm,炉壳原厚度是14mm,腐蚀程度降低了干熄炉炉壳的强度,给干熄焦系统正常生产带来严重隐患。但若更换干熄炉炉壳费用大,时间长。
应用本发明的干熄炉炉壳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干熄炉炉壳的腐蚀后的厚度数据
在干熄炉大修期间,炉内耐材拆除完毕后,在炉壳的托砖板焊接处、冷却段、上锥体部位测量炉壳的厚度,发现整个炉壳腐蚀严重,腐蚀程度有达6mm。
确定加固筋板的型式和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7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