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线路动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9305.7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7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民;秦勇;晋君;李曼;张振宇;王艳辉;孙方;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楼沈律师事务所32254 | 代理人: | 马勇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交通线路 动态 安全 风险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线路动态安全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地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中,对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评价更多的是应该从人、机、环、管等几方面进行考虑。为使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现场业务充分结合,对典型大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影响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对运营安全要素进行提取、凝练,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微观—中观—宏观”评估指标体系。现有安全评价研究中,大多数采用的是静态指标,并没有考虑环境变化和时间推移等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的实时安全状态。
本发明另一重点在于轨道交通线路动态安全评价采用的方法。影响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运营的因素错综复杂,有些因素对系统安全状态的影响难以用精确数值来完全表达决策者的偏好信息。而模糊数可以表示决策者主观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目前已经在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型模糊数,而轨道交通线路系统是由多个复杂的子系统组成,二型模糊数对于处理轨道交通线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更具有优势。
为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理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数和TOPSIS结合的新方法对轨道交通路网运营安全进行动态评价,更为精确地掌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实时的安全状态,为相关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提高决策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线路动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计算轨道交通线路安全评价指标值
城轨线路安全评价指标评价对象是线路,根据指标的评价对象,将指标分为客流指标、设备影响运营指标、线路车站指标、管理指标和事故指标五类。客流指标包括:上行区间客流风险指数、下行区间客流风险指数、车辆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信号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供电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通信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机电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土建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屏蔽门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线路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AFC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安检系统影响运营风险指数、其他因素影响运营风险指数。线路车站指标包括:线路车站客流综合指数、线路车站环境综合指数。管理指标:线路安全管理指数。事故指标:线路等效事故率。各指标含义及计算方式如下:
(1)上行区间客流风险指数
定义:反映上行列车里以及乘客上下乘降作业时发生的客流拥挤踩踏的风险。考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满载率和满载区间比例、满载持续时间作为风险因素。
指标说明:由于客流量的大小与时间相关,如早晚高峰客流量大,当超过该区间线路的最大输送能力时,运营安全受到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限流措施或者是增加运力。
计算公式:
式中:—统计期内,线路上行区间客流风险指数;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满载率值; —线路断面满载率平均值; —线路中区间满载率值>70%的区间个数; —线路区间总个数; —统计期内,线路中存在区间满载率>100%的小时个数; —线路运营总小时数; —权重系数。
特别说明:上述公式是对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满载率风险值的反映;是对满载区间比例风险值的反映;是对满载时间比例风险值的反映。
基于现有运营数据,上述公式简化为以下算法:
式中:1)高峰小时最大满载率与风险值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7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满载率的取值区间及相应的风险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9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