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及其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0164.0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功;安荣勋;王全逵;戴军;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42;F16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白云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吊 基础 固定 调节 系统 及其 施工 | ||
1.一种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固定在混凝土垫层(6)上,包括四个钢筋托架(1)、分别连接在四个钢筋托架(1)上的固定支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脚(2的上部连接有定位套架(3),所述定位套架(3)与混凝土垫层(6)之间连接有钢管托架(4)和油托(5);
所述定位套架(3)包括四根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横梁,立柱的下端通过耳板与固定支脚上端连接;所述钢管托架(4)包括与油托(5)连接的竖向钢管(4.1)、连接在竖向钢管(4.1)之间的横向钢管(4.2)以及十字形连接在对侧的横向钢管(4.2)之间的连接钢管(4.3);
所述油托(5)由螺杆(5.1)、螺接在螺杆(5.1)上的调节螺母以及固定在螺杆(5.1)顶部的托板(5.3)组成,所述托板(5.3)顶托在定位套架(3)的下方,所述螺杆(5.1)的下端插入竖向钢管(4.1)并通过竖向钢管管口处的调节螺母(5.2)卡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托架(1)是由横向钢筋、纵向钢筋相互焊接而成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的每个侧面对角焊接有斜向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架(3)的每一边的下方分别间隔连接两根油托(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管(4.1)的底部与混凝土垫层(6)之间垫有混凝土垫块(7)。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的塔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在混凝土垫层(6)上进行定位放线,标记固定支脚(2)的安装位置;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6)上绑扎下层基础钢筋骨架;
步骤三,根据预先定位的固定支脚(2)的位置,安装四个钢筋托架(1),钢筋托架(1)与下层基础钢筋骨架之间连接有斜撑钢筋;
步骤四,将四个固定支脚(2)与钢筋托架(1)一一对应连接固定;
步骤五,将定位套架(3)与四个固定支脚(2)连接,所述定位套架(3)的四根立柱上均设有控制点;
步骤六,在下层基础钢筋骨架上绑扎上层基础钢筋骨架;
步骤七,在定位套架(3)与混凝土垫层(6)之间安装钢管托架(4)和油托(5),并进行避雷引下线施工,所述定位套架(3)的每一边均有两根竖向钢管(4.1)和螺杆(5.1),所述螺杆(5.1)的下端插入竖向钢管中,并通过竖向钢管管口处的调节螺母固定;
步骤八,利用调节螺母(5.2)调节螺杆(5.1)与竖向钢管(4.1)的相对进出量,来调节定位套架(3)的水平度,从而控制固定支脚的垂直度;
步骤九,将固定支脚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调节到允许偏差范围内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基础8;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基础(8)的过程中,全程跟踪监测固定支脚(2)的位置标高变化,随时通过调节油托高度控制标高;
步骤十一,混凝土基础(8)浇筑完成后,测量固定支脚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偏差;
步骤十二,在混凝土基础(8)上覆盖薄膜,进行养护;
步骤十三,混凝土基础(8)凝结后,进行塔身安装前的复测;
步骤十四,拆除定位套架(3)和油托(5);
步骤十五,将塔吊的塔身与固定支脚(2)固定连接,逐层搭建塔身,完成塔吊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脚(2)的顶端高于混凝土基础(8)的顶面130~1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01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由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用于移动终端的IM用户协同通讯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