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及其施工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0164.0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功;安荣勋;王全逵;戴军;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42;F16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白云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吊 基础 固定 调节 系统 及其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吊基础调节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塔吊基础固定支脚的准确定位安装是塔身垂直的的可靠保证,特别是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高塔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塔机垂直度,关键是从基础上把关,只有保证了基础节下部四个固定支脚的水平度,塔机的垂直度才能得到保证。在实际工程中,只要保证四个固定支脚的任意两个角的最大高差小于3mm,就能将其垂直度控制在0.2%以内。
传统的塔吊固定支脚固定方法是将通过地脚螺栓将固定支脚与混凝土垫层固定,再与基础钢筋骨架焊接,是的骨架与模板或基层连接牢固。这种方法看似很牢靠,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发现,不管安装时定位如何精确,在后期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混凝土的流动、振动器等施工机械的震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固定支脚因上述各种因素的震动而产生轻微位移,使得塔吊基础的水平误差变大,难以保证塔机的垂直度,从而造成以后塔吊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及其施工工法,要解决塔吊基础固定支脚的水平度不易控制、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施工中如何确保塔吊固定支脚水平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包括四个钢筋托架、分别连接在四个钢筋托架上的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的上部连接有定位套架,所述定位套架与混凝土垫层之间连接有钢管托架和油托;所述定位套架包括四根立柱以及连接在立柱之间的横梁,立柱的下端通过耳板与固定支脚上端连接;所述钢管托架包括与油托连接的竖向钢管、连接在竖向钢管之间的横向钢管以及十字形连接在对侧的横向钢管之间的连接钢管;所述油托由螺杆、螺接在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以及固定在螺杆顶部的托板组成,所述托板顶托在定位套架的下方,所述螺杆的下端插入竖向钢管并通过竖向钢管管口处的调节螺母卡紧。
所述钢筋托架是由横向钢筋、纵向钢筋相互焊接而成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的每个侧面对角焊接有斜向钢筋。
所述定位套架的每一边的下方分别间隔连接两根油托。
所述竖向钢管的底部与混凝土垫层之间垫有混凝土垫块。
一种应用所述的塔吊基础固定支脚调节系统的塔吊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在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定位放线,标记固定支脚的安装位置。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上绑扎下层基础钢筋骨架。
步骤三,根据预先定位的固定支脚的位置,安装四个钢筋托架,钢筋托架与下层基础钢筋骨架之间连接有斜撑钢筋。
步骤四,将四个固定支脚与钢筋托架一一对应连接固定。
步骤五,将定位套架与四个固定支脚连接,所述定位套架的四根立柱上均设有控制点。
步骤六,在下层基础钢筋骨架上绑扎上层基础钢筋骨架。
步骤七,在定位套架与混凝土垫层之间安装钢管托架和油托,并进行避雷引下线施工,所述定位套架的每一边均有两根竖向钢管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插入竖向钢管中,并通过竖向钢管管口处的调节螺母固定。
步骤八,利用调节螺母调节螺杆与竖向钢管的相对进出量,来调节定位套架的水平度,从而控制固定支脚的垂直度。
步骤九,将固定支脚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调节到允许偏差范围内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基础8。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基础的过程中,全程跟踪监测固定支脚的位置标高变化,随时通过调节油托高度控制标高。
步骤十一,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成后,测量固定支脚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的偏差。
步骤十二,在混凝土基础上覆盖薄膜,进行养护。
步骤十三,混凝土基础凝结后,进行塔身安装前的复测。
步骤十四,拆除定位套架和油托。
步骤十五,将塔吊的塔身与固定支脚固定连接,逐层搭建塔身,完成塔吊安装。
所述固定支脚的顶端高于混凝土基础的顶面130~17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塔吊基础固定支脚水平误差大、塔身垂直度难以保证的缺点,解决了如何精确调节固定支脚水平度和垂直度、保证塔身后期安装质量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0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由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用于移动终端的IM用户协同通讯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