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洱普鲁蓝菌及其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3871.5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牛莉莉;陈丰;唐天羿;熊梦洁;陆雯婷;郁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52;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洱 普鲁蓝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普鲁蓝菌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酶是催化分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所有的工业用酶制剂中75%是蛋白水解酶,而蛋白酶是工业用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酶类,大约占全世界每年总销售量的60%左右。由于微生物蛋白酶均为胞外酶且微生物菌体易于培养,因此与动、植物蛋白酶相比,具有下游处理技术相对简单,具有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优势。
蛋白酶在食品、酿造、医药、纺织、皮革、日用化学洗涤剂、饲料以及水产加工等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利用酶制剂来提高茶叶品质的方法已被认可。尤其是在普洱茶的加工中。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发水、渥堆、陈化及干燥工序精制而成的后发酵茶。在普洱茶的加工和贮存中,微生物自身包含的酶及代谢产生的胞外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等使茶的内含物发生了变化,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工艺相比,在普洱茶加工中应用外源酶制剂不仅有利于开发出品种风味独特、功能各异的茶叶制品。并且能缓解微生物复杂的调控难题,可缩短加工时间,节约生产成本。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外源酶的研究中指出,蛋白酶能够促进茶叶蛋白质的水解,提高茶叶氨基酸和茶黄素的含量,缩短茶叶的发酵时间。蛋白酶在将蛋白质降解为胨、短肽的同时,还可能降解掉不溶性多酚类聚合物以及茶多糖中的蛋白质,导致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提升茶叶的品质。
但目前应用于茶叶加工的蛋白酶主要是其他来源的蛋白酶,而来源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蛋白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普洱普鲁蓝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普洱普鲁蓝菌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菌,被鉴定为普洱普鲁蓝菌(Pullulanibacillus pueri),来源于陈熟普洱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洱普鲁蓝菌YN3,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1.12777。
一种培养上述的普洱普鲁蓝菌YN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普洱普鲁蓝菌YN3接种于CYC培养基,在25-50℃,pH4.0~8.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所述CYC培养基的组成及含量为:每1000mlCYC液体培养基含有:NaNO3 3.0g,KH2PO4 1.0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蔗糖30g,Yeast extract 2.0g和Casamino acids 6.0g。
上述培养温度为30~37℃。
上述pH为5.0~6.0。
一种根据上述的普洱普鲁蓝菌在液体发酵生产蛋白酶中的应用。
所述普洱普鲁蓝菌(Pullulanibacillus pueri)YN3,它于2014年5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心地址是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1.12777。
取普洱熟茶浸出液,将其稀释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中,30℃培养2-3天,挑取单菌落,然后划线纯化得到。
本发明所提供的普洱普鲁蓝菌YN3具有以下特征:
1)菌落特征:菌落直径为3.0mm,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凸起,黄色或白色。
2)细胞形态特征:细胞为短杆或弯曲状,顶端圆钝;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菌体大小为0.5-0.6μm×1.0-2.6μm,单生或成簇。产端生芽孢,胞囊膨大。
3)生理生化特征:好氧生长;接触酶阳性;核酸酶阴性;水解七叶灵;液化明胶;水解酪蛋白;不水解普鲁蓝多糖;不水解淀粉;不还原硝酸盐;能利用葡萄糖、木糖、半乳糖、蔗糖、甘露糖、甘露醇、糖原、甘油、麦芽糖、乳糖、L-阿拉伯糖、核糖、肌醇、果糖、山梨醇、鼠李糖、海藻糖、苦杏苷作为碳源;不利用D-阿拉伯糖、木糖醇、甲酸、甲醇、乙酸钠、酮戊二酸、延胡索酸、L-鸟氨酸、L-蛋氨酸、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L-丙氨酸、DL-天冬酰胺、甘氨酸、赖氨酸与组氨酸。
普洱普鲁蓝菌YN3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553bp。其16S 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间SEQ ID NO.1所示的碱基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3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位监测预警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双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