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4663.5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宏;陈尚洪;陈红琳;刘定辉;王昌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06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地 紫色 作物 轮作 方法 | ||
1.一种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其特征在是,所述的紫色植物为紫甘薯、冬紫马铃薯、紫玉米和秋紫马铃薯,轮作茬口衔接为:第一季:紫甘薯,第一年3月中旬育苗,5月底移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第二季:冬紫马铃薯,第一年12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中旬收获;第三季:紫玉米,第二年4月中旬播种,第二年8月上旬收获;第四季:秋紫马铃薯,第二年8月下旬播种,第二年12月下旬收获;具体步骤为:(1)紫甘薯的种植;(2)冬紫马铃薯的种植;(3)紫玉米的种植;(4)秋紫马铃薯的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作方法,其特征在是,所述紫甘薯的种植步骤包括:
(1)、选地:选择地势高、土壤肥力适中、排灌条件好的地块;
(2)、品种选择:选用通过省或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紫色甘薯品种;
(3)、育苗:选择无病虫、无外伤种薯消毒后,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在背风向阳、排水好和管理方便的田块育苗,当苗高10~15cm,进行炼苗,当苗高20~25cm时采苗移栽;
(4)、移栽:起垄种植,垄距0.7~1.0m,垄高0.2~0.4m;按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有效氮2~3kg、五氧化二磷3kg、氧化钾3~6kg,起垄前条施底肥;
(5)、栽插:甘薯藤斜插入土中2~3个节,露出土表2~3个节;或水平插入土中2~3个节,露出土表2~3个节,栽插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栽后浇透定根水,2天内复水保墒;
(6)、田间管理:5天内及时补苗,返苗后和封垄前适时进行1~2次中耕除草;块根膨大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根外追肥,每7d喷1次,连续喷2~3次,每次喷液100~120kg/667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作方法,其特征在是,所述冬紫马铃薯的种植步骤包括:
(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紫色马铃薯品种;
(2)、种薯处理:将种署切块,每个薯块重20g~40g,带有1 个~2个芽眼,然后应用质量浓度35%的来苏尔溶液或质量浓度75%酒精浸泡1min~2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或在阳光下晾晒并吸去伤口水分,使伤口愈合,对于未发芽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
(3)、播种:在前作收获后进行翻耕,耕深20~30cm,然后按沟心对沟心50cm开沟,沟深25cm;按每亩施人畜粪2000㎏、土杂肥1000㎏、草木灰100㎏、尿素5㎏~10㎏、过磷酸钙40㎏作底肥;10下旬至11月下旬,待粪肥干后,按窝距15~20cm将薯块交错播在沟的两边,播种深度8~10cm,每亩用播种7000窝~9000窝,播后盖土3cm~5cm;
(4)、田间管理:当幼苗出土5㎝~10㎝时,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10㎝,10~15d后进行第二次中耕,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当苗高10㎝~15㎝时每亩追施人畜粪150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作方法,其特征在是,所述紫玉米的种植步骤包括:
(1)、品种选择:选用生育期集中、品质优良、产量高和抗性好的品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播前在阳光下晒种2d,除去瘪粒、霉粒、破碎粒;
(2)、播种:在前作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耕深20~30cm,在3月下旬~4月中旬,以点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行距40~80cm,株距25cm,每穴1~3粒,播种后覆土3cm,然后覆膜;
(3)、田间管理:①当玉米苗移栽后2~3d,每亩用化学除草剂乙草胺150ml加水40kg除草1次,中耕除草1次,苗高40~60cm时,培土除草,培土后再用乙草胺封土灭芽除草;②施肥:第1次,结合培土施苗肥,每亩用尿素15kg、钙镁磷肥25kg,氯化钾15kg、进口复合肥15kg和硫酸锌2.0~2.5kg;第2次,有可见叶9~10叶时施用穗肥,每亩用尿素10kg,磷肥25kg;拔节期前7~8叶期施尿素7~10kg,氯化钾10~15kg以壮秆;大喇叭口期施尿素 15~20kg、复合肥6~10kg以攻大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作方法,其特征在是,所述秋紫马铃薯的种植步骤包括:
(1)、品种选择:选择表皮光滑、芽眼浅或较浅、已过休眠期品种;
(2)、种薯处理:选择带有2个以上芽眼、重量为30~40g的种薯,在播种前7~15d进行催芽;
(3)、播种:在前作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耕深20~30cm,按沟心对沟心50cm开沟,沟深25cm;按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5kg作底肥,然后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按双行错窝种植,窝距15~20cm将薯块交错播在沟的两边,每亩用种植5000~8000,播后盖土3cm~5cm;
(4)、田间管理:齐苗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每亩可用粪水加5kg~8kg尿素追肥一次;现蕾时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46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下料设备的组合式切割平台
- 下一篇:一种锯齿状拼接聚苯乙烯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