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4663.5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宏;陈尚洪;陈红琳;刘定辉;王昌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1006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地 紫色 作物 轮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旱地紫甘薯-冬紫马铃薯-紫玉米-秋紫马铃薯两年四熟轮作模式及其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四川省是中国甘薯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省,也是玉米的主产区之一。马铃薯、甘薯、玉米是四川省丘陵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四川生态条件适宜马铃薯多熟种植,已形成春、秋、冬作马铃薯多熟生产、周年供给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紫色作物产业是近年兴起的朝阳产业。由于紫色作物含有丰富的硒和花青素,而花青素对人类具有许多保健功能,如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预防糖尿病、保护视力等,紫色作物被视为重要的生理保健食品。紫色甘薯块根、紫色马铃薯块茎和紫色玉米籽粒均为紫色,富含丰富的花青素,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正逐步向效益型作物转变,在农民增产增收、健康食品来源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2008年四川省审定第一个紫色甘薯品种南紫薯008。2013年审定了川紫薯1号和绵紫薯9号,2014年审定了南紫薯014。
2014年四川省审定第一个紫色马铃薯品种蓉紫芋5号。
四川省至今未审定紫色玉米品种,主要种植的是上海市选育的沪紫黑糯1号。
目前丘陵区旱地马铃薯、甘薯、玉米的种植主要以普通品种为主,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传统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甘薯”,近年来又推广了“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等新模式。
四川丘陵区旱地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作物品种为常规品种,不含特殊营养成分,经济价值较低;2、生产方式为间套作,费工费力,难以实行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低;3、种植模式单一,甘薯长期在小范围内轮作,导致甘薯地下病虫害加剧,产量降低,品质变差;4、传统模式周年作物产量和产值较低,纯收益极低,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发明人根据四川丘陵区旱地的生态条件和现有的种植技术,发明一种旱地“紫甘薯-冬紫马铃薯-紫玉米-秋紫马铃薯”两年四熟轮作模式及其规范化种植技术,为提高四川丘陵区旱地周年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和纯收益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四川丘陵区旱地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存在的作物品种经济价值低、费工费力、连作和周年产量、产值及纯收益较低的问题,发明人根据四川丘陵区旱地的生态条件和现有的种植技术,发明一种旱地“紫甘薯-冬紫马铃薯-紫玉米-秋紫马铃薯”两年四熟轮作模式及其规范化种植技术,为提高四川丘陵区旱地周年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和纯收益提供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旱地紫色作物的轮作方法,所述的紫色植物为紫甘薯、冬紫马铃薯、紫玉米和秋紫马铃薯,轮作茬口衔接为:第一季:紫甘薯,第一年3月中旬育苗,5月底移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第二季:冬紫马铃薯,第一年12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中旬收获;第三季:紫玉米,第二年4月中旬播种,第二年8月上旬收获;第四季:秋紫马铃薯,第二年8月下旬播种,第二年12月下旬收获;具体步骤为:(1)紫甘薯的种植;(2)冬紫马铃薯的种植;(3)紫玉米的种植;(4)秋紫马铃薯的种植。
进一步的,所述紫甘薯的种植步骤包括:
(1)、选地:选择地势高、土壤肥力适中、排灌条件好的地块;
(2)、品种选择:选用通过省或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紫色甘薯品种;
(3)、育苗:选择无病虫、无外伤种薯消毒后,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在背风向阳、排水好和管理方便的田块育苗,当苗高10~15cm,进行炼苗,当苗高20~25cm时采苗移栽;
(4)、移栽:起垄种植,垄距0.7~1.0m,垄高0.2~0.4m;按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有效氮2~3kg、五氧化二磷3kg、氧化钾3~6kg,起垄前条施底肥;
(5)、栽插:甘薯藤斜插入土中2~3个节,露出土表2~3个节;或水平插入土中2~3个节,露出土表2~3个节,栽插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栽后浇透定根水,2天内复水保墒;
(6)、田间管理:5天内及时补苗,返苗后和封垄前适时进行1~2次中耕除草;块根膨大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根外追肥,每7d喷1次,连续喷2~3次,每次喷液100~120kg/667m2;
进一步的,所述冬紫马铃薯的种植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4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下料设备的组合式切割平台
- 下一篇:一种锯齿状拼接聚苯乙烯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