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腥蚕蛹浓缩蛋白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7674.9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4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邹宇晓;廖森泰;穆利霞;沈维治;刘凡;施英;林光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J1/00 | 分类号: | A23J1/00;A23J3/04;A23J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蛹 浓缩 蛋白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腥蚕蛹浓缩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蚕蛹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七个蚕蛹一个蛋”的说法,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蛋白资源。
缫丝蚕蛹是蚕桑产业的大宗副产物,年产量近30万吨,其蛋白质含量可达50%以上,是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然而,缫丝蚕蛹本身具有特殊的腥臭味,由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经过强热、高温缫丝处理后,会造成蛋白质和脂肪的严重破坏,极大地降低了其营养价值,导致颜色和腥臭味进一步加深,且由于缫丝蚕蛹脱脂后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0-55%,并不能达到浓缩蛋白的标准,因此,目前缫丝蚕蛹绝大部分都用于生产饲料,且其中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严重限制了其在一般食品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近年来,蚕蛹蛋白虽然在脱腥、脱色、精制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的发展,但是其成品质量难以保证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至今还未见能够清除蚕蛹腥臭味、加工工艺简便且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因此,有必要对脱脂蚕蛹蛋白粉进行进一步的脱色去腥处理,尽可能将其中的可溶性糖类、灰分和其他微量组成部分去除,使其蛋白质含量提高至70%左右,从而达到浓缩蛋白的标准,拓宽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腥蚕蛹浓缩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去腥蚕蛹浓缩蛋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缫丝蚕蛹经60-70℃恒温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粉碎过20-40目筛,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脱脂,得到脱脂蛹蛋白;
b)调入乙醇进行梯度搅拌洗涤,洗涤后上层高位抽出乙醇洗液及蛹皮层,回收乙醇;下层离心得到蚕蛹浓缩蛋白;
c)加入2~3倍体积的复合酸溶液,连接臭氧发生器臭氧处理去腥,然后减压汽提浓缩去除酸和腥臭味;
d)60~65℃低温干燥至水分含量在6%以下,粉碎得到蚕蛹浓缩蛋白粉。
步骤a)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压力为25MPa,温度40~45℃,时间2~4h。
步骤b)中所述乙醇梯度洗涤的乙醇溶液浓度分别为55~60%和90~95%,洗涤温度分别为50℃和65℃,洗涤时间均为0.5h,洗涤次数分别为2次和1次。
步骤c)中所述复合酸溶液为冰醋酸和柠檬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冰醋酸的浓度为1~1.2%(v/v),柠檬酸的浓度为0.5~1%(w/v)。
步骤c)中所述臭氧处理浓度为3g/h,处理时间5~10min,温度为40~45℃。
步骤c)中所述减压汽提浓缩的压力为-0.08~-0.1Mpa,温度为80~85℃,时间15~20min。
蚕蛹的腥臭物质一般为碱性化合物,复合酸可与其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有效减少腥臭味,臭氧除了可以杀菌之外,还可以与蛋白产生的腐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为无毒、无臭的物质,再通过减压浓缩可使低沸点的腥味物质和多余的酸、臭氧得到脱除,从而获得高纯度的蚕蛹浓缩蛋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缫丝蚕蛹为原料,采用乙醇梯度洗涤,结合臭氧和复合酸处理脱腥的制备方法,使得制备得到的蚕蛹浓缩蛋白粉的蛋白含量由48%提高至70%以上,且能彻底去除缫丝蚕蛹的腥味;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蚕蛹浓缩蛋白粉颜色为浅白色,无异味,品尝无苦涩味,且制备得到的去腥蚕蛹浓缩蛋白粉的氨基酸组成更加合理,其中限制性氨基酸亮氨酸的相对含量比未去腥的蚕蛹蛋白提高了12~13%;
3)本发明整个制备过程中完全使用食品级原料,不会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制备得到的蚕蛹浓缩蛋白粉完全可以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7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居智能红外感应式抽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