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机弹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9189.5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3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朋东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9 | 代理人: | 朱思全 |
地址: | 335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射器,尤其涉及一种航母舰载机弹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在用的航空母舰弹射器是美国的蒸汽弹射器;美国最新的电磁弹射器也实验了数年,接近成功;国内目前还没有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制造成功的报道,更没有弹射试验的报道。
经查询,国内有十来个相关领域的弹射器专利,但取得专利权的几个发明专利中,预期能实现的主要技术指标,没有一个能够超越美国在用的最新型号的蒸汽弹射器和美国最新的电磁弹射器。
六十多年前,在生产加工技术及材料技术相对落后情况下,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技术原理就提了出来,即这二个类型的弹射器都是60多年前的老旧的技术方案。其中蒸汽弹射器当时制造并试验成功,美国购买了这个专利技术,美国海军在运用蒸汽弹射器的过程中,不断对蒸汽弹射器进行改良,并产生了很多型号的蒸汽弹射器,经过多次的实战考验;而电磁弹射器由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而被搁置三十多年,近三十年前才重新开发试制,而最近几年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即试验成功。
由于原理落后,以至造成美国的这二个弹射器至今存在多个严重缺陷,它们的共同缺陷是:总重量过大、弹射速度或弹射周期(每分钟弹射架次)较底、制造难度高、制造费用高、占用航空母舰内部空间过大等;而蒸汽弹射器的缺陷还有维护费用高、维护周期长、弹射时加速度不均匀而无法弹射无人机、耗用淡水等;电磁弹射器的缺陷还有:耗电量大、使用寿命短、有电磁辐射等,这些问题都是美国至今大部分无法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弹射器技术方案老旧、总重量过大、弹射速度或弹射周期过底、制造难度高、制造费用高、维护费用高、占用航空母舰内部空间过大等问题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运用数台大功率柴油机,合理运用蜗杆等机械的作用,强迫舰载机在100米距离内达到起飞速度的舰载机弹射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载机弹射器:设有动力系统、弹射器固定框、蜗杆、受力滑块、滑板;所述弹射器固定框固定在航空母舰甲板滑道下方;所述弹射器固定框上方的航空母舰甲板上开设有一条开口,即滑道;所述滑板位于航空母舰甲板开口下方,并穿过航空母舰甲板开口与舰载机连接;所述受力滑块上方有5个圆柱形凸头套入滑板,所述受力滑块下方咬合有一蜗杆,所述动力系统带动蜗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包括若干段蜗杆轮及蜗杆主轴,所述每段蜗杆轮为长2-3米的空心柱体,所述蜗杆轮的外壁上设有蜗杆螺纹,所述蜗杆主轴套入并固定在蜗杆轮内,所述蜗杆长103米,所述蜗杆主轴上均匀设有10个蜗杆主轴齿,所述每个蜗杆主轴齿位于两段相邻蜗杆轮部位中的蜗杆主轴上,每两段蜗杆轮之间的蜗杆主轴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弹射器固定框上,形成固定点,通过这样的若干个相距约3米的固定点,可确保所述蜗杆主轴固定在所述弹射器固定框中;所述蜗杆主轴的固定不影响蜗杆的转动或制动,这样既把所述蜗杆固定在所述弹射器固定框中,又确保不影响所述蜗杆的转动或动力系统中发动机输出齿轮的制动,所述蜗杆主轴103米,由每段长为15-20米的蜗杆主轴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每段蜗杆轮之间的间距不宜超过12厘米;即各固定点、传动点、制动点宽度不宜超过1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主轴103米,由每段15-20米的蜗杆主轴通过法兰方式连接而成,其所有连接点均位于空心的蜗杆轮内。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滑块上部设有若干个凸头,所述受力滑块两侧面设有突出的滑翼,所述滑翼嵌入在所述弹射器固定框的滑轨内,所述受力滑块下部全部设有受力齿,所述受力齿与所述蜗杆螺纹的一部分相互咬合,全部受力齿接受蜗杆螺纹的强力传动,使得受力滑块在滑轨内平稳高速滑行。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滑块长3米,所述受力滑块上部设有5个直径为6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形凸头,所述弹射器固定框的滑轨长120米,固定在120米长的方形弹射器固定框中,受力滑块在弹射末了,在减速器的作用下停止,回到蜗杆后用发动机倒档快速回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下方设有5个与受力滑块圆柱形凸头位置相应的圆孔,所述滑板上方用厚钢板通过滑道开口与滑轮架固定为一整体,滑轮架下方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架与飞机前轮支架通过拉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朋东,未经宋朋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91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开式小盒手工装烟装置
- 下一篇:风轮式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