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03229.7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9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卓平;广学令;熊璐;侯一萌;徐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B60T1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刘静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液压 制动 系统 | ||
1.一种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
制动踏板(1);
用于获取驾驶员踩下所述制动踏板(1)位移的踏板位移传感器(25);
用于判断驾驶员制动意图的液压力传感器(23);
用于模拟踏板制动反馈力的踏板模拟器(20);
储液罐(13);
用于调节各轮缸的液压制动力的ABS/ESC模块(1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次级主缸(24),所述次级主缸(24)其中一支路与所述踏板模拟器(20)的进液口相连以正常制动时用于踏板感觉模拟、失效备份时直接用于制动;
制动主缸(14),所述制动主缸(14)依次包括前腔(9)、制动主缸第一腔(10)和制动主缸第二腔(12),所述前腔(9)通过解耦阀(22)与所述次级主缸(24)相连,通过补液阀(17)与所述储液罐(13)相连;所述制动主缸第一腔(10)和所述制动主缸第二腔(12)经过ABS/ESC模块(15)与车辆车轮制动器连接;
电控直线运动模块,所述电控直线运动模块包括电控单元ECU(26)、电机(2)以及直线运动单元,所述电控单元ECU(26)分别与所述踏板位移传感器(25)、液压力传感器(23)以及电机(2)相连以确定所述电机(2)的调节力矩,所述电机(2)接受所述电控单元ECU(26)发出的调节力矩信号控制所述直线运动单元的运动,所述直线运动单元另一端与所述制动主缸(14)相连;
以及具有两个分支的制动踏板推杆(2),所述制动踏板推杆(2)其中一个分支抵靠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设置,且与所述制动主缸(14)的活塞位于同一轴线,所述制动踏板推杆(2)的另一分支与所述次级主缸(24)的活塞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力传感器(23)布置在所述次级主缸(24)和所述踏板模拟器(20)之间的制动管路上以测量该回路液压力,用于驾驶员制动意图的识别和踏板感觉模拟反馈控制;
或所述液压力传感器(23)布置在所述次级主缸(24)腔内;
或所述液压力传感器(23)布置在踏板模拟器(20)进液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旋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单元包括减速机构以及直线运动机构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中的涡轮(5)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轮(6)同轴设置,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4)固定连接在电机(2)的转轴上,所述齿轮齿条机构中的齿条(7)与制动主缸的活塞相连;
或所述直线运动机构为滚珠丝杠机构;
或所述直线运动机构为者丝杠螺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7)或者丝杠与制动踏板推杆(2)相连接处存在间隙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所述齿条(7)或者丝杠与所述制动主缸(2)的活塞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模拟器(20)包括模拟器活塞(21)、小刚度弹簧(19)、大刚度弹簧(18)以及节流阀(16),所述节流阀(16)位于所述踏板模拟器出口管路上以用于模拟阻尼,所述小刚度弹簧(19)包裹所述大刚度弹簧(18)设置且所述小刚度弹簧(19)、大刚度弹簧(18)均固定于所述踏板模拟器(20)液压腔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故障诊断系统,所述故障诊断系统与所述电控单元ECU(26)通信连接,当某个制动部件失效发生故障时以将故障信息传递给所述电控单元ECU(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故障报警系统,当故障诊断系统诊断出电机驱动液压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时,报警装置启动,第一时间给驾驶员提供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32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土壤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辣木芽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