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菱鲆个体育种值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4807.7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继;官健涛;胡玉龙;栾生;孔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菱鲆 个体 育种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实现对大菱鲆个体进行育种值评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 L.)是原产于欧洲的底栖海水鱼类,由于其生长迅速、耐低温、性格温驯并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一直以来是欧洲等地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于1992年开始引进大菱鲆,自1999年前后突破生产性育苗技术以来,大菱鲆养殖产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但我国不是大菱鲆原产国,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欧洲大菱鲆原产国来提供、补充种源。同时,由于国内生产中忽视良种培育,累代养殖和近亲交配导致养殖业中普遍出现种质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降低、白化率增高、出苗率降低等现象。以养殖周期为例,引进初期时,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时间为7-8个月,而现在普遍延长到14个月左右。因此,良种选育已经成为我国大菱鲆养殖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基于完整物理系谱记录的传统良种选育模式是开展大菱鲆良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完整、准确的系谱信息不仅可以有效指导亲本选留,避免近交衰退;同时利用系谱信息推算出的个体亲缘系数也是用来进行遗传参数评估的重要数据。但是由于大菱鲆性成熟周期长(2-3年),个体标记要求严格,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育苗场保有多代、完整的个体物理系谱记录信息;而且大菱鲆属于引进物种,群体个体的遗传背景不清,这也为开展大菱鲆良种选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分子标记可以部分实现物理系谱重建,但其有限性突出表现为只能重建到父母本一代,只能推算出父母本的基因型组合,而无法推算出具体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等。然后在良种选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遗传参数评估就是个体/家系育种值的评估。因此,生产中迫切需要一种无需多代详细物理系谱记录就能够对个体进行育种值评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菱鲆个体育种值评估方法,以解决利用背景来源不明、物理系谱残缺、或者利用引进的大菱鲆群体进行良种选育时,无法利用物理系谱信息推算出个体亲缘系数,从而不能进行个体遗传参数评估的问题,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大菱鲆个体育种值评估方法,包括有如下的步骤:
1)首先将待检测的大菱鲆雌雄个体来构建家系,所述的家系为母系半同胞家系组和/或全同胞家系;
2)对构建的家系中的子代个体在养殖后,选取全部或部分个体进行生长性状的测量;获得个体的生长性状的测量值;
3)提取构建家系的雌雄亲本的DNA进行SSR位点基因分型;记录每一个体在每个SSR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峰值数据;
利用已经公开的12个大菱鲆SSR位点进行SSR-PCR扩增,12对引物正向序列5′端分别标记6-FAM,HEX或ROX荧光标记;利用全自动基因分析仪进行12个位点的SSR基因分型,最后利用GeneMapper3.7(Applied Biosystems)准确读取并记录每一个体在每个SSR位点上等位基因峰值数据。
4)利用Coancestry1.0.1.2软件对SSR分型数据进行计算求得亲本个体间的共祖率coancestry及近交系数F;
家系子代个体间的共祖率由其父母本间的共祖率根据公式(1)求得,其中个体与其本身的共祖率由公式(2)求出,并按公式(3)计算出子代个体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即分子遗传相关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4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