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及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6876.X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汪程鹏;林鹏;薛凤梅;杨琳;池成忠;林飞;曹晓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1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角 挤压 模具 成形 方法 | ||
1. 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头、螺栓、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为四面体,上模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的凹槽,下模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的凹槽,在上模和下模的凹槽两侧均匀设有螺栓孔,上模和下模扣合,通过螺栓紧固,上模和下模的凹槽形成挤压模具型腔,挤压模具型腔为多转角挤压型腔,所述多转角挤压型腔从挤压入口开始依次分为引导段型腔,第一转角型腔,第二转角型腔,第三转角型腔,第四转角型腔和整形段型腔,其中各个段型腔截面均为圆形,面积相等,但其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相邻段的中心轴线之间有夹角,各段型腔之间采用光滑小圆弧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型腔两端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横向位移为a,所述第二转角型腔的第二截面和第三截面的纵向位移为a,所述第三转角型腔两端的第三截面和第四截面的横向位移为a,所述第四转角型腔的第四截面和第五截面的纵向位移为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转角型腔横截面圆形直径的1/8~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转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型腔、第二转角型腔、第三转角型腔、第四转角型腔的两端截面的垂直距离均为b;a与b的关系为: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转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均匀分布在上模、下模的两端。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转角挤压模具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模和下模由螺栓紧固,使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完全贴合,螺栓均匀分布,颗数根据挤压力的大小需要设计;
(2)对上模和下模形成的多转角挤压型腔涂抹冷挤压润滑剂,将第一预制坯料放入多转角挤压型腔的引导段型腔中,冲头以1~10mm/s的挤压速度向右挤压一预制坯料,使冲头的右端面与第一预制坯料的左端面贴合,当第一预制坯料的右端面与引导段型腔的右端截面相贴合时,冲头以1~10mm/s的挤压速度向右挤压一预制坯料,在挤压过程中,第一预制坯料在冲头的作用下,从引导段型腔向右挤压,到达引导段型腔和第一转角型腔的交接处,发生剪切变形,变成截面积的斜柱体;
(3)继续挤压,到达第一转角型腔和第二转角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
(4)继续挤压,到达第二转角型腔和第三转角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
(5)继续挤压,到达第三转角型腔和第四转角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
(6)继续挤压,到达第四转角型腔和整形段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进入到整形段型腔,并恢复为原来的圆柱形状,完成第一预制坯料的半挤压成形;
(7)重复以上步骤(2),将第二预制坯料放入到引导段型腔,并通过冲头的挤压作用,第二个预制坯料依次经过引导段型腔,第一转角型腔,第二转角型腔,第三转角型腔,第四转角型腔和整形段型腔,在第二预制坯料的挤压作用下,第一预制坯料从整形段型腔挤出,完成第一预制坯料的挤出成形,同时完成了第二预制坯料的半挤压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68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型材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作汽车拉杆接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