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及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6876.X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汪程鹏;林鹏;薛凤梅;杨琳;池成忠;林飞;曹晓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1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角 挤压 模具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挤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及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简称ECAP)是基于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制备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成形方法之一。材料在ECAP模具转角处受到强烈剪切变形,并通过材料横截面尺寸不变的特性,从而实现反复挤压,累积大量应变,达到细化材料组织、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目的。尽管ECAP制备超细晶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也发现其变形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在靠近内角Φ
的材料,其应变大,细化效果好,但在其外角ψ处,应变小,细化效果就差一些。另外根据相邻挤压道次间ECAP试样相对于其纵轴旋转角度,加工路径通常分为四种A,BA,BC和C(Acta Materialia, 1998, 46: 3317),但研究表明由于BC路径ECAP试样的剪切方向相互垂直,更有利于形成等轴的大角度超细晶组织。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国专利公开号分别为CN101259493、CN1709605、CN2757953、CN2757954和CN2768921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的制备超细晶材料所用的L形、U形、C形、S形转角往复挤压模具和反复镦粗挤压模具仅仅是ECAP方法的简单形式改进,并无实质性的工业创新及解决生产问题。为克服传统ECAP技术不能连续生产的问题,国内外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的ECAP技术,如连续剪切工艺、旋转模具ECAP、反复侧边挤压、等径角轧制等方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 20(4): 587)。但上述ECAP改进技术存在所需工程力大,对设备要求高等工业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ECAP模具和挤压方法成形材料具有变形不均匀,一道次累积应变小的不足之处,而改进的ECAP的成形方法也存在所用设备昂贵且对设备要求高,加工成本增大等问题,如何实现一道次制备组织均匀的超细晶材料,以满足实际科研与生产的需要是当今材料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及成形方法,解决了现有ECAP技术中挤压坯料变形不均匀,工艺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转角挤压模具,包括冲头、螺栓、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为四面体,上模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的凹槽,下模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的凹槽,在上模和下模的凹槽两侧均匀设有螺栓孔,上模和下模扣合,通过螺栓紧固,上模和下模的凹槽形成挤压模具型腔,挤压模具型腔为多转角挤压型腔,所述多转角挤压型腔从挤压入口开始依次分为引导段型腔,第一转角型腔,第二转角型腔,第三转角型腔,第四转角型腔和整形段型腔,其中各个段型腔截面均为圆形,面积相等,但其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相邻段的中心轴线之间有夹角,各段型腔之间采用光滑小圆弧过渡。
所述第一转角型腔两端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横向位移为a,所述第二转角型腔的第二截面和第三截面的纵向位移为a,所述第三转角型腔两端的第三截面和第四截面的横向位移为a,所述第四转角型腔的第四截面和第五截面的纵向位移为a。其中,a为转角型腔横截面圆形直径的1/8~1/4。
所述第一转角型腔、第二转角型腔、第三转角型腔、第四转角型腔的两端截面的垂直距离均为b;a与b的关系为:
或 30°≤Arctan(b/a)≤60°;
所述螺栓均匀分布在上模、下模的两端。
本发明采用上述多转角挤压模具,实现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具体的成形方法为:
(1)将上模和下模由螺栓紧固,使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完全贴合,螺栓均匀分布,颗数根据挤压力的大小需要设计;
(2)对上模和下模形成的多转角挤压型腔涂抹冷挤压润滑剂,将第一预制坯料放入多转角挤压型腔的引导段型腔中,冲头以1~10mm/s的挤压速度向右挤压一预制坯料,使冲头的右端面与第一预制坯料的左端面贴合,当第一预制坯料的右端面与引导段型腔的右端截面相贴合时,冲头以1~10mm/s的挤压速度向右挤压一预制坯料,在挤压过程中,第一预制坯料在冲头的作用下,从引导段型腔向右挤压,到达引导段型腔和第一转角型腔的交接处,发生剪切变形,变成截面积的斜柱体;
(3)继续挤压,到达第一转角型腔和第二转角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
(4)继续挤压,到达第二转角型腔和第三转角型腔的交接处,材料发生与上次剪切方向垂直的剪切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68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型材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作汽车拉杆接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