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车桥高强度轴头淬火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1641.X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吴世枢;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8;C21D1/4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9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车 强度 淬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挂车桥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挂车桥高强度轴头淬火工艺。
背景技术
挂车桥是挂车用来支撑车轮的重要零件,它的轴头端需要安装内、外轴承,它的失效模式是表面磨损或开裂,轴头的轴承安装位要求较高的表面粗糙度,需要精磨加工,因此,要求该部位的端面和轴颈端面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目前,挂车桥轴头热处理的工艺有很多多,但大多存在工艺路线长,加温时间长,水冷降温时间长的状况,使表面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不符合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的挂车桥高强度轴头淬火工艺,使轴头轴承位表面硬度达到HRC42-55,硬化层深度在1.2-5mm的范围内,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挂车桥高强度轴头淬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中频电源,挂车桥轴头工件送入加工位置,中频感应加热器进入待加工位置;
S2)轴头外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启动加热,外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工作频率是7—12KHz,功率为120—180KW,中频电压为400—500V,外轴承位加热时间是8—12S,加热结束后喷水冷却,冷却水温小于40℃;
S3)轴头内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启动加热,内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工作频率是7—12KHz,功率为120—180KW,中频电压为400—500V,内轴承位加热时间是12—16S,加热结束后喷水冷却,冷却水温小于40℃;
S4)工件自身余热回火。
优选地,外轴承位喷水冷却时间控制在6—12S内。
优选地,内轴承位喷水冷却时间控制在14—17S内。
优选地,冷却水的喷射压力是0.25—0.5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时间短,生产效率高。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器进行加热,内轴承位与轴颈端面同时热处理,利用工件自身余热回火,使工件硬化层深度及硬度指标均能达到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挂车桥高强度轴头淬火硬化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挂车桥轴头的外轴承位1、内轴承位2、轴颈端面3均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图1中,外轴承位1、内轴承位2、轴颈端面3的剖面高度表示淬硬层的厚度。由于内轴承位2与轴颈端面3紧邻,因此,由内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同时对上述两位置进行加热,且同时进行喷水冷却。轴头材料牌号是SAE1527。
它的淬火工艺步骤如下:
S1)启动中频电源,挂车桥轴头工件送入加工位置,中频感应加热器进入待加工位置;
S2)轴头外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启动加热,外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工作频率是7—12KHz,功率为120—180KW,中频电压为400—500V,外轴承位加热时间是8—12S,加热结束后喷水冷却,冷却水温小于40℃;
S3)轴头内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启动加热,内轴承位中频感应加热器的工作频率是7—12KHz,功率为120—180KW,中频电压为400—500V,内轴承位加热时间是12—16S,加热结束后喷水冷却,冷却水温小于40℃;
S4)工件自身余热回火。
其中,外轴承位喷水冷却时间控制在6—12S内,内轴承位喷水冷却时间控制在14—17S内,冷却水的喷射压力是0.25—0.5MPa。
采用上述工艺,轴头热处理后,用里氏硬度计检测淬硬层表面硬度,内、外轴承位表面硬度达到HRC42-55,硬化层深度达到1.2-5mm的范围。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硬化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晶粒相对于基体没有明显长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限定,在未经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车身壳体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转炉氧枪自动更换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