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形装置、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成形方法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4390.0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0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光荣;相田悟;富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7/30;B2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装置 凝固 金属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套管,其与模具连通;
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其将半凝固金属供给到所述套管中;
柱塞,其将供给到所述套管中的所述半凝固金属向所述模具内挤出;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具有:
容器,其具有向上下方向开口的中空部件和能够封闭所述中空部件的下方的开口且能够与所述中空部件分离的底部件,被注入液态的金属材料;
预冷却装置,其冷却向所述底部件上配置前的所述中空部件;
冷却装置,其具有设于所述底部件的用于冷却的流路,通过使所述底部件比所述中空部件更冷却,使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比其他部分的固相率更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还具有将所述中空部件内的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朝向所述中空部件的上方的开口挤压的挤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装置使挤压部件反复与一个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碰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还具有输送所述中空部件的输送装置,
所述挤压装置使所述挤压部件往复移动,
所述输送装置在利用所述容器生成所述半凝固金属之后,使保持着所述半凝固金属的所述中空部件从所述底部件分离,然后输送所述中空部件,以使所述中空部件的下方的开口接近进行往复移动的所述挤压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以所述容器内的所述半凝固金属的上部侧朝向所述模具侧、并且所述容器内的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侧朝向所述柱塞侧的方式,向所述套管中供给所述半凝固金属,
在利用所述柱塞将所述半凝固金属填充到了所述模具内时,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高的部分被装入到余料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还具有配置于所述底部件的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件比所述中空部件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还具有浇注装置,该浇注装置使将成为一个所述半凝固金属的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分两次以上注入所述容器。
9.一种半凝固金属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容器,其具有向上下方向开口的中空部件和能够封闭所述中空部件的下方的开口且能够与所述中空部件分离的底部件,被注入液态的金属材料;
预冷却装置,其冷却向所述底部件上配置前的所述中空部件;
冷却装置,其具有设于所述底部件的用于冷却的流路,通过使所述底部件比所述中空部件更冷却,使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比其他部分的固相率更高。
10.一种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预冷却步骤,冷却向上下方向开口的中空部件;
配置步骤,将通过所述预冷却步骤冷却过的所述中空部件配置在底部件之上而构成容器;
浇注步骤,将液态的金属材料注入所述容器内;
冷却步骤,在被注入了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的所述容器中,通过利用设于所述底部件的用于冷却的流路使所述底部件比所述中空部件更冷却,使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比其他部分的固相率更高;
供给步骤,将在所述容器内冷却所述金属材料而生成的半凝固金属供给到与模具连通的套管中;
注射步骤,利用柱塞将所述套管内的所述半凝固金属向所述模具内挤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注射步骤中将所述半凝固金属填充到了所述模具内时,所述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高的部分被装入到余料部。
12.一种半凝固金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预冷却步骤,冷却向上下方向开口的中空部件;
配置步骤,将通过所述预冷却步骤冷却过的所述中空部件配置在底部件之上而构成容器;
浇注步骤,将液态的金属材料注入所述容器内;
冷却步骤,在被注入了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的所述容器中,通过利用设于所述底部件的用于冷却的流路使所述底部件比所述中空部件更冷却,使所述液态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半凝固金属的底部的固相率比其他部分的固相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4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普鲁士蓝的制备方法